澳洲国立大学毕业证分享:最倒霉的一代海归:花100万留学 回国月薪三千

以下就是澳洲国立大学毕业证分享:最倒霉的一代海归:花100万留学 回国月薪三千等话题信息,接下来请欣赏该话题的精彩内容:在如今的就业环境下,留学投入和回国后的薪资不对等,是很多海归留学生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留学似乎不再是一项双赢投资,而是一场幻灭的大型消费。

虽然薪资水平与毕业院校、行业岗位、就职年限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不过一些海归对留学投入回报比的看法,也在发生改变:



我出国念书的时间比较早,初三毕业就去美国了,高中、大学和研究生都是在美国念的,后边还回去读了两年博士,不过没读完就肄业回国工作了。

算起来,我在美国待了11年,花掉的钱少说也有300万。

2018年10月,我回国的第一份工作,是北京的一家民营企业,月薪1.5万。因为公司偏远,我住得也很远,基本算六环了,租房每个月 2000 多,还算比较便宜。再加上公司也有午饭供应,所以花的钱也不多。

倒是可以攒下来一些钱,不过每次攒下来一点,出去旅游玩了两趟之后就没有了。

家里觉得我收入不高,也攒不下钱,就想给我多一份工资,他们每个月会打一万块钱到我的卡上。不过因为我总收入不高,交的税其实也比较低,所以我也没用过这笔钱。

家里给我在一线城市买了房,后来我跳槽到了上海一家公司,月薪也涨薪到2.6万了,但在我认识的同学里,还是算工资比较低的。在金融行业的朋友薪资普遍都高一些,百万年薪的有不少。我去大厂的那些同学里,他们现在的年薪也有60-80万了。

不过,因为我这个人比较佛系,从来都是比下不比上,父母也没有要求我一定要找一个多高薪的工作。

关于留学花出去的300万元,我并没有什么“回本”的心态,且不说考虑到通胀和利率等因素,这笔账的收益能不能准确计算出来。如果只是计算现值的话,我也觉得没有太大意义。留学是一个经历,它的时间跨度很长,时间价值很重要,你收获的眼界和见识也很重要。如果非要说投入产出比的话,那确实不如前几年去买房。

现在,我已经决定调岗回到老家成都,虽然薪资会更低一点。但我在外面待的时间已经够长了,也没有太多的牵挂。



我本科是英语专业,大学期间就和父母商量好了要去国外读一个研究生。当时的想法倒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学位,只是觉得做了4年的英专生,总归要体验一下英语母语国家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因为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出国留学的,我也就从来没有什么要在几年内赚回留学资金的想法。我不是那种花钱大手大脚的类型,留学那一年半在国外也把想体验到的生活深度体验了一番,我自己觉得很值得。

由于本科在北京上了四年学,之前打算找工作就在家里和北京两地纠结。虽然没有什么对一线城市的执念,但最终还是疫情让我下定了决心。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在英国读的硕士,比我早一点回国,她决定在北京找工作。从她疯狂投简历面试,到后来实习、转正,总是给我一种很辛苦的感觉。

我还在加拿大的时候,下午总能刷到她在微博发的动态,也就是国内的凌晨。我常常调侃她和我没有时差,但背后的辛苦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她说自己工资还可以,但除去房租和杂七杂八的生活费,根本也攒不下来钱。

2021年我回国准备教资考试,她爸爸那段时间生病住院,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她没办法回家,麻烦我去给她爸爸送了两次东西。

这件事更加坚定了我要在离家近一点的地方工作的决心,而我确实一直是挺恋家的人,也算妈宝女吧,找工作的时候爸妈给我发了好多家里的编制岗,我就顺理成章地找了家里的工作了。

我现在在一所小学当英语老师。前年靠家里全款买了车,去年也贷款买了房。我的月薪只有三千多,但爸妈每个月给我1万零花钱,其中一部分用来还房贷,还能攒下不少做理财。

也许我算某些营销号前一段时间说的“小镇贵妇”吧?总之我的生活现在很稳定,而且下班后有非常多的空闲时间,每天回家都能吃到爸妈做的饭,闲下来做做自己最爱的手工,我觉得挺幸福的。



我是在国内学了医学相关的专业,本科上了 5 年,决定去学制更短的英国读一年研究生。虽然是在伦敦,不过我住的房子比较便宜,我平时吃的也不多,所以这一年算上学费在内一共花了30-40万元。

在我入职的前一年,我的师姐跟我说,企业现在都很缺人,尤其是有留学背景、英语好的员工,叫我不用太担心。她当时也就面试了三至四个公司,就得到了很好的offer,应届生的月薪开到了13k。

回国之前,我对自己薪资的最低预期是税后一万块,但我完全没有想到,去年就业形势这么不好。很多我想去的公司都不招聘了,投简历四处碰壁,要么收到拒信,要么干脆杳无音讯。

后来我只好不断地降低自己的要求,找了一家在北京的医药类500强外企,月薪税前9千到一万左右。虽然说工资不是很高,但是其实生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刚开始会有一点心理落差,也开始自我怀疑,觉得我留学回来真的就只能值得这样吗。但幸运的是,我现在的工作环境非常好,当然除了薪资有点低以外,同事、老板都很好,不怎么加班也没太大压力。这么说吧,我很多同事都是不愁房不愁车的北京土著,这就是一份特别养老的工作。

好在家人一直都很支持我留学,想让我出去看一看,没有要我工作几年要把留学资金赚回来的打算,只是让我先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再说。



2013年我去美国读了本科,期间还休学了半年。本科后两年因为生存焦虑又去上了个职业培训学校,算下来将近花了300万元。

当时本来家里要我在美国读完研究生再回国,但我已经觉得在美国读美术的四年让我和国内有点脱节,我也不确定自己想不想留在国外,所以决定回国先gap一年,再考虑要不要继续读硕士。

没想到,回国第一份工作就给了我非常大的打击,进了一家“血汗工厂”做实习生,工资三千块,工作时间从每天早上9点到凌晨1点,每天晚上走之前的最后一件事情,是做清洁倒垃圾,每周只休息一个星期天。夜里3点起床,4点出工,晚上12点下工,工作强度非常大。

那段时间,我白天不仅要做专业美术的活,还要跟着好莱坞的外国老师做翻译,晚上还要为开模的模具补边。这是一项非常消耗人力的流程,一个假人头就要一个人做两天。

那是我入行以来最“破防”崩溃的瞬间之一,觉得自己美国兜了一圈花了三百万留学,却在晚上11点抱着一个假头,像女工一样为它脱模。

这份工作做到一半的时候,我父母明显有点慌了,但是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对这件事情有所反应,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支持我。

当时在北京周边的廊坊,我租了一间很小的房子,因为我忙到没有时间收拾屋子,就拜托我妈妈过来帮我打理。她来了之后发现,我每天晚上不到凌晨一点都回不了家。

当时也算了一笔账,三百万的投入,三千块的月薪,如果我一直在这,要工作1000个月才能“回本”。即使是这种情况下,当时的老板还在pua 我,觉得我不够努力。

我爸很生气,不知道让我去留学的意义是什么。他们都觉得如果我所谓的工作只是这样的话,不如回家去家里的公司工作,他们给我开薪水。家里肯定要比外边轻松很多,但也少了很多自由,我当时五味杂陈,感觉自己在啃老的边缘疯狂试探。

我从小是很害怕和爸妈要钱的。中学住校的时候,我就尽可能让自己的零花钱保持在同龄人之下,如果同学都是600块一个星期,我就只要400块。

直到大学,我才尝试和同学保持同一个消费水平,也是担心如果自己很“抠”,会不会没朋友。

后来,克服了和父母要钱的心理障碍之后,我和我爸商量,问他能不能就当给我发工资,每个月给我发1万块钱。那个时候我既要看心理咨询师,又要还公寓的房贷,他的钱就主要帮我做这两件事情,但对我帮助很大。

直到我在那家“血汗工厂”做了5、6个月,拿到了实习证明后,火速离开了那里,并且凭借这段经历,谈下了后来月薪2万的工作。

去年年初,我离职了,现在在上海自己干,接美陈雕塑的项目,虽然收入不太稳定,但好的时候能有20万的收入,留学的钱总算有能回本的曙光了。

这几年的经历,让我对留学“祛魅”了,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摘下“留学”滤镜。我知道有家里卖了一套房供出去留学的人,他们回国后的心理落差也许会很大,因为在当下,学历和收入早已不再强相关,“海外硕士”这个头衔,能为个体带来的背书已经十分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