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毕业论文怀旧解读电影《误杀瞒天记 Drishyam》
国外大学毕业论文怀旧解读电影《误杀瞒天记 Drishyam》
维杰(阿贾耶·德乌干 Ajay Devgan 饰)和妻子娜蒂尼(施芮娅·萨兰 Shreya 饰)结婚多年,将两个女儿安久(伊西塔·杜塔 Ishita Dutta 饰)和安努(莫伦诺·贾达夫 Mrunal Jadhav 饰)抚养长大,一家人过着宁静的生活,平淡之中自有真味 。某日,安久去参加野营,结识了名为萨姆(Rishabh Chaddha 饰)的男生,此时的她并不知道的是,这位看上去文质彬彬的男孩,会彻底粉碎她的生活。
撕下了伪善面具的萨姆竟然想要强暴安久,在激烈的挣扎反抗之中,安久失手杀死萨姆。维杰决定挺身而出保护他无辜的家人,自小热爱看电影的他利用从电影里学到的知识对萨姆的尸体进行了处理和掩埋,但警察的来访让这个家庭再一次陷入了危机之中。
电影诞生之初是饱受质疑的,在文学、戏剧这些元老面前,电影只能算作是“把戏”,卢米埃尔镜头下的火车朝着观众开去,着实把人吓了一跳,认为这是魔术,后来的乔治•梅里爱当真在电影里变起了魔术,但电影发展到如今已经120年了,早已从魔术变成了艺术,变成了产业。
电影业发展至今,虽然有过衰落,出现过危机,但推陈出新的电影人挺过来了,并留下了无数的传世经典。为什么电影还能继续发展下去,甚至在当下炙手可热?我觉得原因在于电影的与时俱进,在于电影的多功能。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观众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电影便提供这种需求的满足,于是电影就有了观众基础,也就有了市场,但观众的胃口时刻在变,这就要求电影人要有灵敏的嗅觉,能够时刻抓住这种变化,以变制变。电影技术的飞跃便是其中的一变,从胶片到数字,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3D到IMAX,特效已经越来越炫,动作捕捉也日益成熟,画质与音效已经渐趋极致,电影已经不仅仅是看了,而是一场全方位的视听盛宴。
为什么人们会走进电影院去观看电影?有人说电影能给人带来快乐,而这种快乐实现的原因又有很多种,比如影片本身是一部喜剧,角色的语言、动作引人发笑,比如影片歌颂爱情、传唱友谊、刻画亲情,结局各得其美,比如影片的演员是个万人迷,影片的导演拥有扎实的口碑,或者影片的故事让人满怀期待,这些都构成了人们走进电影院的快乐所在。也有人说电影能给人带来启示与共鸣,总感觉电影中的某个角色就是自己,看电影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审视、自我反省的过程,这种感觉是奇妙的,当电影散场,他们依旧沉浸在电影里,因为电影本身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还有人说电影是一把刀,插进了他们的心里面,那种痛让人无法忘怀。
像一把刀的电影往往讲的是人性,能够戳中观众的心窝,比如《狩猎》、《素媛》、《辩护人》这样的电影,本文要讲的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亦是如此。
这部电影给人的思考有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家庭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对很多人来说,没有家就没有归宿,也就没有了活着的意义,本片的主角维杰就是这样一个把家庭看得比命还重要的人,他竭尽了聪明才智保卫他的家庭不受外界的侵害,这种精神是值得感动的。二是父母对于孩子的爱,“爱”这个词也有个度的问题,爱并不是越多越好,本片中死者萨姆的父母米拉和玛赫斯对于萨姆的爱,就有些过了头,米拉是监察长,玛赫斯也是高官,萨姆明显属于官二代,并且萨姆是二人好不容易生下的唯一的儿子,二人极尽宠爱,所以造成了萨姆吊儿郎当、惹是生非的局面,这样的爱是可怖的。三是维杰作为一个四年级辍学生,想出了一个如此周密的瞒天过海的计划,着实让人惊叹,这当然要归功于电影,是电影教会了维杰保护家人的方法,维杰说,在电影里可以学到一切,通过考试不能教会你任何东西,而电影可以。
可见,电影具有传授知识的作用。在电影里,我们可以饱览名山大川,回到过去,走向未来,洞悉他人的生活方式,体味他人的情感,紧跟时代潮流,见识科技前沿。但电影也有让人警惕的一面,比如《古惑仔》系列就曾经掀起年轻一代的血雨腥风,这种给社会带来动乱的盲目跟风也得归咎于电影。
电影的力量不容忽视。
《误杀瞒天记》之所以精彩,全在一个“瞒”字上。
当安玖一棍子将萨姆失手打死的时候,一向宁静的家庭就与当晚的暴雨融为一体了。面对这种人身威胁,母女极力恳求,但丝毫动摇不了萨姆邪恶的内心,拿起棍棒自卫这种事本来无可厚非,但失手杀了人,其情节就变得严重了,这是道德与法律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不是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复杂的辩论题。
面对这样的难题,维杰的思路十分清晰,那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人,怎么保护呢?维杰很快找到了他的求助对象——电影。
影片的整体结构是回忆式,一开场维杰出现在新修的警察局,镜头开始转为他的特写,从上半身到脸部再到双眼,然后回到以前的时间点,他正在看电影,是一部摩托追逐的动作片。这是电影这个工具的第一次出场,而电影第一次发挥用途是在马丁的饭店,一对夫妻的儿子因为还不了贷款被高图德警官非法抓走,维杰建议他们使用人身保护令,而人身保护令这个概念正是他在电影中学到的。
而维杰在电影中学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这贯穿了他的整个瞒天计划。
第一步:将尸体埋在院子里的堆肥坑,清理犯罪现场,捡起SIM卡(处理尸体、消灭证据这种戏在犯罪电影里都是小儿科,SIM卡由于具有追踪功能,是警匪电影里警察追踪逃犯的必备工具之一)。
第二步:处理萨姆的汽车(维杰一边开着萨姆的车,一边在脑海里快速翻阅那些毁掉汽车的电影镜头,或者制造车祸,几车相撞,或者开下山崖,或者开进河里,根据实际情况,维杰选择了采石场的湖),买了一部手机,装上萨姆的卡,并将手机扔进一辆货车。
第三步:独自一人去帕纳吉,买了奶油面包,买了三张电影票,在ATM取了钱,买了三张回程车票(这一步的目的是保留票根,证明谎言中维杰一家人6月3日在帕纳吉,并在当天乘车返回,而ATM的监控也进一步证明了维杰6月3日确实去了帕纳吉。这一步是为了制造物证,明显也是从犯罪电影而来)。
第四步:在6月4日带着全家人去帕纳吉,在一路上留下人证,具体的方法就是见到一个人就说他们是去帕纳吉听经,包括客车售票员、餐厅老板、旅馆老板、电影院放映员,并重复了维杰6月3日做过的事情,比如买了奶油面包、看了一场电影,然后乘车返回。而旅馆的记录是维杰偷偷写上去的,在2号加上他的名字,4号的房间用了假名。另外,他预定了高玛严德6月2号讲经的DVD,当然,他用的也是假名,并在回家后一家人一起仔细观看了DVD,知晓了整个讲经的内容(维杰的心思之缜密,已经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可谓毫无破绽,这是优秀的罪案片一贯的作风)。
第五步:调整家人的心态,与家人对口供,统一口径,确保警方询问时没有纰漏,并且强调无论警方采取任何强烈的手段,都不能松口(事实上警方很快通过汽车、手机、野营名单这些线索,锁定了维杰的嫌疑,先是找到了维杰的女儿安玖,到校长室问话,安玖回答得天衣无缝,警方又到维杰家里调查,维杰拿出了物证,警方没辙,然后米拉在高图德的肯定下又将维杰一家四人分开审问,但四人的口供完全一致,就连最小的女儿安奴都坚持己见)。
第六步:在二十多天后,再次在助手侯塞、饭店老板马丁这些人面前提起讲经的事,再次带着一家四口去了帕纳吉,跟所有6月4日接触过的人再次相遇,再次重申他们6月2日来过帕纳吉听经(因为一般人对于二十多天以前别人发生的事基本上已经没有印象了,有时候自己做了什么都记不起来,当维杰再次讲述的时候,他们觉得有那么回事,只是时间上不确定,但维杰又一次强调了时间是6月2日,他们也就接受了,将记忆中维杰一家来帕纳吉与6月2日这个时间对应了起来,这是维杰的高明之处,他拉拢了汽车售票员、旅馆老板、餐厅老板、电影院放映员这些人,成为了他的有效见证人,谎话说多了,也就变成了事实)。
通过上述六个步骤,维杰制造了6月2日与3日他们一家在帕纳吉听经的人证和物证,也就排除了接触萨姆的嫌疑,身为一个监察长的米拉靠着自己的直觉和推理能力,将维杰这个瞒天计划识破了,但却找不出丝毫证据。恼羞成怒的米拉又一次带走了维杰一家,耐不住性子的她直接采取了刑讯逼供,高图德成为了她的施刑人,高图德可谓人渣中的人渣,彻头彻尾的坏蛋,他吃饭不给钱,还私自挪用承包商的钱,贪赃跋扈,他毫不迟疑地对维杰、南迪尼和安玖都实施了残暴的殴打,但三人的定力很强,维护整个家庭的信念毫不动摇,始终没有透露一个字,无奈之下,毫无人性的高图德将目光转向了小女儿安奴,他连小女孩也没有放过,也正是这丧尽天良的一招,高图德获得了安奴的招供。
电影发展到这里,观者也许会认为维杰的计划泡汤了,他终究没能包住火,但事实上这却是编剧设置的一处虚惊,因为从本该埋尸体的堆肥坑里挖出来的,是一条狗的残骸。
这又是维杰的缜密之处了,他坚持了一个原则,有些事情的真相只能他一个人知道。每个人对于他人的信任都不是百分百的,即使是家人,只有自己对自己的信任可以做到坚定不移,所以他留了一手,他私下将尸体转移到了新修的警察局下面,这个秘密没有其他任何人知道,他会保守这个秘密直到死去,因为这个秘密关系到他一家人的安危。
一个人不能没有家,它可以为了家做任何事。
维杰一家人被暴打,而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小女儿安奴也未能幸免,当堆肥坑里的证据不成立的时候,他展开了还击,他深知群众的力量,舆论当中正义的力量,在媒体面前,他痛斥了高图德这类丧心病狂的警察的暴行,于是,群众的拳头落在了十恶不赦的坏蛋的身上,让他吃到了苦头,得到了偿还。事件一经曝光,涉事警察均得到了惩罚,米拉和玛赫斯也被停了职,可以说,维杰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而帮助他获得胜利的最大功臣,是电影。电影教会了他一丝不苟、设陷布阱,将不利形势转化为有利证据,触类旁通,这功劳得算在悬疑电影身上,细数那些悬疑大师,希区柯克首当其冲,现如今的诺兰、大卫•芬奇、大卫•林奇和布莱恩•德•帕尔玛都是佼佼者,他们总能发掘一个让观者大开眼界、豁然开朗或者捶胸顿足的点,然后惊叹于真相的不可思议。《误杀瞒天记》也足够让人惊叹,深刻反映了电影的教学作用,并且维杰不是用电影来犯罪,而是保护自己以及家人,这一点更加令人欣喜。
所以,不要小看了电影,电影能够带给我们的绝不止娱乐。
片尾,米拉和玛赫斯以父母的身份面见维杰,他们希望维杰说出真相,他们自责、道歉、伤心欲绝,但一切都已太迟。维杰说,我只是一个四年级辍学人,我的家庭就是我所有的一切,但有一天一个不速之客想要破坏这一切,于是发生了悲剧,我想说无数次对不起,带给了你们痛苦,但事已至此,我会为了我的家庭不惜一切代价,那一刻,我分不清对错。
电影业发展至今,虽然有过衰落,出现过危机,但推陈出新的电影人挺过来了,并留下了无数的传世经典。为什么电影还能继续发展下去,甚至在当下炙手可热?我觉得原因在于电影的与时俱进,在于电影的多功能。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观众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电影便提供这种需求的满足,于是电影就有了观众基础,也就有了市场,但观众的胃口时刻在变,这就要求电影人要有灵敏的嗅觉,能够时刻抓住这种变化,以变制变。电影技术的飞跃便是其中的一变,从胶片到数字,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3D到IMAX,特效已经越来越炫,动作捕捉也日益成熟,画质与音效已经渐趋极致,电影已经不仅仅是看了,而是一场全方位的视听盛宴。
为什么人们会走进电影院去观看电影?有人说电影能给人带来快乐,而这种快乐实现的原因又有很多种,比如影片本身是一部喜剧,角色的语言、动作引人发笑,比如影片歌颂爱情、传唱友谊、刻画亲情,结局各得其美,比如影片的演员是个万人迷,影片的导演拥有扎实的口碑,或者影片的故事让人满怀期待,这些都构成了人们走进电影院的快乐所在。也有人说电影能给人带来启示与共鸣,总感觉电影中的某个角色就是自己,看电影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审视、自我反省的过程,这种感觉是奇妙的,当电影散场,他们依旧沉浸在电影里,因为电影本身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还有人说电影是一把刀,插进了他们的心里面,那种痛让人无法忘怀。
像一把刀的电影往往讲的是人性,能够戳中观众的心窝,比如《狩猎》、《素媛》、《辩护人》这样的电影,本文要讲的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亦是如此。
这部电影给人的思考有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家庭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对很多人来说,没有家就没有归宿,也就没有了活着的意义,本片的主角维杰就是这样一个把家庭看得比命还重要的人,他竭尽了聪明才智保卫他的家庭不受外界的侵害,这种精神是值得感动的。二是父母对于孩子的爱,“爱”这个词也有个度的问题,爱并不是越多越好,本片中死者萨姆的父母米拉和玛赫斯对于萨姆的爱,就有些过了头,米拉是监察长,玛赫斯也是高官,萨姆明显属于官二代,并且萨姆是二人好不容易生下的唯一的儿子,二人极尽宠爱,所以造成了萨姆吊儿郎当、惹是生非的局面,这样的爱是可怖的。三是维杰作为一个四年级辍学生,想出了一个如此周密的瞒天过海的计划,着实让人惊叹,这当然要归功于电影,是电影教会了维杰保护家人的方法,维杰说,在电影里可以学到一切,通过考试不能教会你任何东西,而电影可以。
可见,电影具有传授知识的作用。在电影里,我们可以饱览名山大川,回到过去,走向未来,洞悉他人的生活方式,体味他人的情感,紧跟时代潮流,见识科技前沿。但电影也有让人警惕的一面,比如《古惑仔》系列就曾经掀起年轻一代的血雨腥风,这种给社会带来动乱的盲目跟风也得归咎于电影。
电影的力量不容忽视。
《误杀瞒天记》之所以精彩,全在一个“瞒”字上。
当安玖一棍子将萨姆失手打死的时候,一向宁静的家庭就与当晚的暴雨融为一体了。面对这种人身威胁,母女极力恳求,但丝毫动摇不了萨姆邪恶的内心,拿起棍棒自卫这种事本来无可厚非,但失手杀了人,其情节就变得严重了,这是道德与法律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不是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复杂的辩论题。
面对这样的难题,维杰的思路十分清晰,那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人,怎么保护呢?维杰很快找到了他的求助对象——电影。
影片的整体结构是回忆式,一开场维杰出现在新修的警察局,镜头开始转为他的特写,从上半身到脸部再到双眼,然后回到以前的时间点,他正在看电影,是一部摩托追逐的动作片。这是电影这个工具的第一次出场,而电影第一次发挥用途是在马丁的饭店,一对夫妻的儿子因为还不了贷款被高图德警官非法抓走,维杰建议他们使用人身保护令,而人身保护令这个概念正是他在电影中学到的。
而维杰在电影中学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这贯穿了他的整个瞒天计划。
第一步:将尸体埋在院子里的堆肥坑,清理犯罪现场,捡起SIM卡(处理尸体、消灭证据这种戏在犯罪电影里都是小儿科,SIM卡由于具有追踪功能,是警匪电影里警察追踪逃犯的必备工具之一)。
第二步:处理萨姆的汽车(维杰一边开着萨姆的车,一边在脑海里快速翻阅那些毁掉汽车的电影镜头,或者制造车祸,几车相撞,或者开下山崖,或者开进河里,根据实际情况,维杰选择了采石场的湖),买了一部手机,装上萨姆的卡,并将手机扔进一辆货车。
第三步:独自一人去帕纳吉,买了奶油面包,买了三张电影票,在ATM取了钱,买了三张回程车票(这一步的目的是保留票根,证明谎言中维杰一家人6月3日在帕纳吉,并在当天乘车返回,而ATM的监控也进一步证明了维杰6月3日确实去了帕纳吉。这一步是为了制造物证,明显也是从犯罪电影而来)。
第四步:在6月4日带着全家人去帕纳吉,在一路上留下人证,具体的方法就是见到一个人就说他们是去帕纳吉听经,包括客车售票员、餐厅老板、旅馆老板、电影院放映员,并重复了维杰6月3日做过的事情,比如买了奶油面包、看了一场电影,然后乘车返回。而旅馆的记录是维杰偷偷写上去的,在2号加上他的名字,4号的房间用了假名。另外,他预定了高玛严德6月2号讲经的DVD,当然,他用的也是假名,并在回家后一家人一起仔细观看了DVD,知晓了整个讲经的内容(维杰的心思之缜密,已经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可谓毫无破绽,这是优秀的罪案片一贯的作风)。
第五步:调整家人的心态,与家人对口供,统一口径,确保警方询问时没有纰漏,并且强调无论警方采取任何强烈的手段,都不能松口(事实上警方很快通过汽车、手机、野营名单这些线索,锁定了维杰的嫌疑,先是找到了维杰的女儿安玖,到校长室问话,安玖回答得天衣无缝,警方又到维杰家里调查,维杰拿出了物证,警方没辙,然后米拉在高图德的肯定下又将维杰一家四人分开审问,但四人的口供完全一致,就连最小的女儿安奴都坚持己见)。
第六步:在二十多天后,再次在助手侯塞、饭店老板马丁这些人面前提起讲经的事,再次带着一家四口去了帕纳吉,跟所有6月4日接触过的人再次相遇,再次重申他们6月2日来过帕纳吉听经(因为一般人对于二十多天以前别人发生的事基本上已经没有印象了,有时候自己做了什么都记不起来,当维杰再次讲述的时候,他们觉得有那么回事,只是时间上不确定,但维杰又一次强调了时间是6月2日,他们也就接受了,将记忆中维杰一家来帕纳吉与6月2日这个时间对应了起来,这是维杰的高明之处,他拉拢了汽车售票员、旅馆老板、餐厅老板、电影院放映员这些人,成为了他的有效见证人,谎话说多了,也就变成了事实)。
通过上述六个步骤,维杰制造了6月2日与3日他们一家在帕纳吉听经的人证和物证,也就排除了接触萨姆的嫌疑,身为一个监察长的米拉靠着自己的直觉和推理能力,将维杰这个瞒天计划识破了,但却找不出丝毫证据。恼羞成怒的米拉又一次带走了维杰一家,耐不住性子的她直接采取了刑讯逼供,高图德成为了她的施刑人,高图德可谓人渣中的人渣,彻头彻尾的坏蛋,他吃饭不给钱,还私自挪用承包商的钱,贪赃跋扈,他毫不迟疑地对维杰、南迪尼和安玖都实施了残暴的殴打,但三人的定力很强,维护整个家庭的信念毫不动摇,始终没有透露一个字,无奈之下,毫无人性的高图德将目光转向了小女儿安奴,他连小女孩也没有放过,也正是这丧尽天良的一招,高图德获得了安奴的招供。
电影发展到这里,观者也许会认为维杰的计划泡汤了,他终究没能包住火,但事实上这却是编剧设置的一处虚惊,因为从本该埋尸体的堆肥坑里挖出来的,是一条狗的残骸。
这又是维杰的缜密之处了,他坚持了一个原则,有些事情的真相只能他一个人知道。每个人对于他人的信任都不是百分百的,即使是家人,只有自己对自己的信任可以做到坚定不移,所以他留了一手,他私下将尸体转移到了新修的警察局下面,这个秘密没有其他任何人知道,他会保守这个秘密直到死去,因为这个秘密关系到他一家人的安危。
一个人不能没有家,它可以为了家做任何事。
维杰一家人被暴打,而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小女儿安奴也未能幸免,当堆肥坑里的证据不成立的时候,他展开了还击,他深知群众的力量,舆论当中正义的力量,在媒体面前,他痛斥了高图德这类丧心病狂的警察的暴行,于是,群众的拳头落在了十恶不赦的坏蛋的身上,让他吃到了苦头,得到了偿还。事件一经曝光,涉事警察均得到了惩罚,米拉和玛赫斯也被停了职,可以说,维杰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而帮助他获得胜利的最大功臣,是电影。电影教会了他一丝不苟、设陷布阱,将不利形势转化为有利证据,触类旁通,这功劳得算在悬疑电影身上,细数那些悬疑大师,希区柯克首当其冲,现如今的诺兰、大卫•芬奇、大卫•林奇和布莱恩•德•帕尔玛都是佼佼者,他们总能发掘一个让观者大开眼界、豁然开朗或者捶胸顿足的点,然后惊叹于真相的不可思议。《误杀瞒天记》也足够让人惊叹,深刻反映了电影的教学作用,并且维杰不是用电影来犯罪,而是保护自己以及家人,这一点更加令人欣喜。
所以,不要小看了电影,电影能够带给我们的绝不止娱乐。
片尾,米拉和玛赫斯以父母的身份面见维杰,他们希望维杰说出真相,他们自责、道歉、伤心欲绝,但一切都已太迟。维杰说,我只是一个四年级辍学人,我的家庭就是我所有的一切,但有一天一个不速之客想要破坏这一切,于是发生了悲剧,我想说无数次对不起,带给了你们痛苦,但事已至此,我会为了我的家庭不惜一切代价,那一刻,我分不清对错。
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