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毕业旅游怀旧解读电影《超时空接触 Contact》
国外大学毕业旅游怀旧解读电影《超时空接触 Contact》
艾莉·爱罗维(茱迪·福斯特饰)自幼就对无线电通讯情有独钟。长大后,她成为一名天文学家,其项目内容为接收外太空信号。她希望能借此找到宇宙其他文明的存在。天才的理想得到的却是投资者的冷眼相看,幸好有神秘人帮助艾莉继续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艾莉收到了来自织女星的频率信号,似乎证明了艾莉一直以来的工作是正确的。但这带来的不是她个人事业的成功,而是政治、社会、宗教、国家各个角度的矛盾与讨论。深陷这一切暴风中心的艾莉,更要面对与神职人士帕尔默·乔丝(马修·麦康纳饰)的感情纠葛。
个人与世界,真相与现实,艾莉面临着远远超越学术范围的挑战。
如果遥望浩瀚星空的时候,内心不再有丝毫触动,那会不会太可悲了?
《超时空接触》,不可多得的好片!如果我早7年看它,可能就不会报考文科了。相较《阿甘正传》之讨巧,罗伯特·赞米斯基奉献了更诚挚的精品。
乍看之下很奇怪,这部题材不逊《2001:太空漫游》之宏大,故事不逊《阿波罗13》之跌宕,特效不逊《阿甘正传》之精妙,表演不逊《沉默的羔羊》之销魂的电影,却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大的反响,而只是在小规模的人群中获得极佳的口碑。
不过如果喜欢这部电影的话,也很容易理解它被忽略的原因。这是我看到的最契合科学精神的电影之一,也是我看到的最完美融合科幻、科学、宗教、信仰的精神与哲学的电影。但就是因为对科幻精神有着这样的执念,本片才把能与之对话的观众范围大大限定在小众之中。夸张点说,如果对这个客观世界没有过深入的思考的话,怕是无法与本片产生强烈共鸣的。
很难判断本片的主题到底是讲科幻、科学、宗教还是信仰,虽然有时这四个概念无法相互独立分割开来。
本片的视角以及隐藏在视角内的主题,基本按照这样的阶段进行:科幻-科学-宗教-科幻-信仰-科幻。其中,科幻视角只有开头以及中间穿越虫洞的桥段,可以说,除了这加起来也不过短短不到半小时的三部分会让我们认识到这是一部科幻片之外,其它时候都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片子纪录片风格之中。这活生生就是关于知识分子和智库精英的心理写照。
中国有个很棒的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写过一篇很震撼的短篇小说《朝闻道》,盖取“朝闻道,夕可死矣”之意,讲的是地球一批最顶级的科学家在更高级存在到来之际,为了能获得宇宙至真之学而欣然赴死的故事。科学家是一群什么人?当然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科学家都有相同的价值观,但是我听说真正的科学家苦心钻研的核心动力,并不是什么“造福人类”,更不会是“光宗耀祖”,而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无法抑制的好奇心。科学家群体中当然也会产生很多技匠和政客,但满足好奇心其实才是“真正纯粹”的科学家的状态——虽然这会让很多人失望。
很明显,《超时空接触》持的是相同的观点。通过对女主角朱迪福斯特父女情的描写,影片给了这位女科学家无与伦比的动力:好奇心,这导致了她多多少少与神学家和政客甚至同行们相比显得古怪而另类。她不在乎男女之情,她不在乎研究成果有否实际意义,她不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否获得了足够的名声和地位,她只在乎有没有人给她资金,让她去毫无顾忌地追逐自己所渴望的真相。本片首先以科幻的视角,通过定义理想的科学家,来定义科学精神:“求真”。逻辑很简单,基于好奇心所求得的“真”,其可信度绝对比基于经济和政治考虑求得的“真”要高得多。
然后本片主题开始向宗教倾斜,虽然宗教是以戏剧障碍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就以下两点可见,本片对宗教的思考并非是否定的:一,朱迪福斯特无法证明自己“爱父亲”;二,不信上帝的朱迪福斯特没有资格代表全人类进行时空旅行。而当朱迪福斯特阴差阳错地成功进行了一次无法被现有科学所证明的“超时空接触”后,朱迪福斯特自身的信仰也动摇了,她懂得了坚持纯粹科学的缺憾,她悟到了世上有科学能力所不及的东西。
于是本片转入到下一个主题:信仰。被传授的信仰被称作宗教,被证实的信仰被称作科学,而信仰自身是人类一种更宏大的精神,彻底地贯穿人类生命始终。当朱迪福斯特领悟至此时,本片又回到了纯粹的科幻视角,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审查,并最终让朱迪福斯特说了这样一段振聋发聩的肺腑之言:
“我有这样的经历,我无法证实它,也无法解释它,但是作为人类的一员,我全身心地感受到这是真实的。我曾被赋予了那样美妙的东西,它永远改变了我的一切。那是一个预见,一个关于宇宙的预见,肯定地告诉我们,我们是何等地渺小和微不足道,然而我们又是何等地稀罕和珍贵;那是一个预见,告诉我们我们属于这样的一个事物,它比我们更伟大,它使我们每个人不再感到孤单。我希望我能与他人分享,我希望,每个人,即使短暂地一瞬可以感觉到那种畏惧、卑微以及希望。”
在此可能有人提出异议,为何我会认为科幻是超越宗教、科学和信仰的一个更高级形式的思考方式。那我尝试着这样回答:科幻精神其实无关乎科学的局限。它不仅可以对科学本身进行怀疑和反思,它还可以对宗教、艺术、整个人类文明甚至是宇宙终极真理进行挑战。在这里,我认为科幻精神是哲学精神最完美的一种表达,它的目标其实就是只有一个:追求至真、至善、至美。它的姿态,同时是骄傲而卑微;它的终点,同时是希望与绝望。
而这个,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已经开始失去的精神。“朝闻道,夕死可矣”,谁能做到?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