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毕业展|解读电影《最大的小小农场》

国外大学毕业展解读电影《最大的小小农场》

  只为了坚持对爱狗的承诺,约翰与茉莉这对疯狂夫妻索性来去乡下开农场!本片历时十年追踪,跟着这两位疯狂的梦想家和他们的爱狗,远赴乡间打造出与自然和谐共存,物种多样的开心农场。他们种植了上万棵果树,两百种作物,并畜养各种动物好朋友,包括一只令人难忘的猪妈妈艾玛,和她的公鸡男友油头。当农场的生态系统被重新唤醒时,他们心目中的完美世界,开始出现一连串令人难以预料的疯狂转变!


生物圈二号在设计上与外界隔绝了一切物质交换,气体、液体和土壤都与外界严格隔绝。能量上接受光能(太阳光照射)和维持建筑运作人员生活的电能,本质上就是一个超大号的生态球。从世界各地挑选了三千多种动植物和一千多种微生物,被分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海洋、沙漠、沼泽、农田、人类居住区七部分。

建设这栋从底到顶全部完全封死的建筑物花了八年时间,耗资1.5亿美金(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购买力)。原定目标是形成一个能自持的系统,让在其中展开研究的八名生物学家能自给自足,最好能维持到世界末日都不用出来。最后的结果是不到两年:氧气含量到不适宜人类生活;没有微生物分解粪便和动植物遗骸,没有足够的昆虫授粉,植物纷纷灭绝。虽然收集了大量宝贵的数据,但原定的长期居住计划失败了,人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我们无法在脱离地球生物圈的情况下生存并延续下去。

生物圈二号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封闭人工系统实验,那这部纪录片里的农场就是一次开放式人工生态系统的实验。相比生物圈二号严格隔绝内外物质交换的苛刻实验条件,杏花巷农场Apricot Lane Farm的“实验条件”则宽松很多。因为杏花巷农场原本也没有设计成一个完全独立的生态系统,农场经营者们会主动引入农作物和覆盖植物,引入动物,引入昆虫。除了经营者主动引入的生物,野生生物也会来光顾。同时农场还要产出农作物、奶制品、鸡蛋。除了这些这些动植物流入流出,还有空气流动、降雨蒸发这些不直观的物质交换。

生物圈二号和杏花巷农场的目标显然都是“平衡、和谐、自然、自持”,生物圈二号的生态系统不到两年的就崩溃了,而杏花巷农场则是面对着螺旋升级的矛盾,农场的每次丰收结果都在带来更多的问题,正如经营者兼旁白所说“蔬菜长的好,蚜虫就非常多;水果丰收时,鸟就特别多”;鸡鸭兴旺时,郊狼就来吃自助餐;最后秉承着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的男主人开枪打死了那只跑进围栏内惊慌逃窜的郊狼,他说:“我觉得自己的一部分也跟着这只郊狼一起死了”。

为什么呢?为什么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这么难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如果我们用自然和不自然作为评价标准,人类的农场本身就是不自然的。在自然界里你见不到株距两米像士兵一样排好队的果树群,在自然界里你也见不到在一片区域内集中生长的蔬菜、粮食作物,在自然界你更见不到种群数量如此密集鸡鸭鹅羊猪。

人类的农业系统,本身就是“不自然”的系统。人类的农业历史,本身就是“不自然”的历史。人类的农业是驯化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从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人类发现野小麦可使用后,收集野小麦种子刀耕火种开始,人类就开始了“不自然”的农业。选择更优质的果实作为种子,选择更健硕的动物繁衍后代,选择那些拥有符合自己所需性状的动植物,在这个代替了自然选择的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被选择的动植物的基因频率乃至基因本身都发生了改变。

几千年前的野小麦麦粒又少又小,几千年前的西瓜瓜皮比瓜瓤还大。都不用把时间跨度设置为几千年,一百年前的瓜果蔬菜比起今时今日的瓜果蔬菜在质量上也有很大差距。正是数千年来人工选择育种才有了我们今天吃到的现代农业产品,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人类的农业就是驯化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

在存粹的自然环境下,杏花巷农场遇到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蜗牛大量繁殖把菜叶和果树叶都给吃了?自然界哪有这么多这么密集的果蔬作物?郊狼流进围栏把鸡鸭咬死了?野生郊狼想吃饱饭都不容易又哪来这么鸡鸭给它吃呢?片中的郊狼甚至杀鸡不吃肉只喝水,堪称另类炫富。

人类在如此小的面积内生产了如此多的农作物,对于以这些农作物为食的野生动物来说简直就是摆满了食物露天自助餐,是酒池肉林。杏花巷农场对比其他个体户农场并不算小,但自然界一个郊狼群的领地面积就有几十平方公里,一只老虎的领地面积为一百平方公里,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加起来也比这个数少八平方公里。

杏花巷遭遇到的就是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农民们的问题,当人类把农作物如此集中生产时,等于是在一个小区域内给“害虫害鸟害兽”无限量的供应食物。缺乏天敌,无限供应食物,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有人能猜到。“害虫害鸟害兽”会无限繁殖,种群数量指数上升。如果不施加人为干涉,数量爆发式增长的动物们会吃光所有作物后大量饿死,最后剩下残留下来的少量动物和少量农作物,双方的数量达到新的平衡,这就是地球这个生态系统千万年来进化出的平衡方式。

就像小学教材里的那篇《狼与鹿的故事》,为了保护鹿,人类杀光了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里的狼。结果失去天敌的鹿群规模暴增吃光了一切植被最后大批饿死,数量锐减到八千只,比猎狼命令前的规模还小。“害虫害鸟害兽”也只是遵循自己的本能,是自然界在试图平衡人类农场这一“不平衡”的生态系统。

但它们的本能行为对于人类农民而言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破坏,因为正是人类农场的”失衡“为人类社会供应了所需的一切农产品,如果遵循自然界原始的平衡那我们现在还在挂在树干上吃水果树叶,人类农业要的就是这种不平衡。所以古代的农民们猎杀狼群害鸟,今天的农民们喷农药灭杀害虫。我不会指责任何农业工作者使用农药化肥是在破坏环境,使用有害的农药(如DDT)是错误,但是使用农药防治害虫本身没有任何错误,这个行为和古代牧民猎杀狼群性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和杏花巷农场竖起围栏防止郊狼等害兽进入性质上也没有任何区别。现代防治手段让人不舒服是因为科技发展让人类防止杀伤力上升到了以前难以想象的程度,一千年前的牧民杀不光觊觎他的羊的狼群,今天的狼群如果没有法律保护会被轻松杀到灭绝。

这也是杏花巷农场的困境:人类的农业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不自然不平衡的生态系统,但他们想要这个系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杏花巷农场的经营者夫妇把现代农业视为一切问题的根源,请来了一位“传统农业”专家,所以他们不使用农药,不适用化肥,不主动猎杀偷鸡的郊狼,不主动猎杀咬断果树根的地鼠,不主动猎杀吃果子的鸟类。我钦佩他们的努力,他们让一片荒地变成了生机勃勃的世外桃源。

但他们并没有跳出那个最初的悖论,人类的农业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不平衡的生态系统,千百年来人类农民们都在为这套人工生态系统抵抗来自大自然的平衡力,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在这一点上目标一致。传统就是好的、现代就是坏的是一种看似非常合理的谬论。因为实际上在杏花巷中使用的“鸭子吃蜗牛”等解决方案本身就是今天倡导生物防治技术,例如使用真菌和细菌消灭害虫,前几天大热的”牧鸡治蝗“等等。

而这种利用一个生物制衡另一种生物的手段有一个难以根除的问题,在化学合成中,无论施加何种条件反应进度永远无法达到100%,总会在最后形成化学平衡。用一个生物制衡另一种生物也不会把另一种生物彻底解决,例如牧鸡治蝗也不会把蝗虫全部消灭干净,只是把蝗虫数量控制在不会成灾的水平。男主人自己也在旁白中说(这种方式)”帮我们把损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来举个例子,片中农场鸟害最终被解决是因为有一对鹰来农场附近安家。但鹰是不会吃光鸟的,就像狼不会吃光鹿,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会达到平衡。而农场主也不给老鹰一家发薪水,它们不会二十四小时看守果树。这种片中所谓的“大自然的解决方案”效果存疑,最理想的状态也只是能抑制鸟类活动,而绝对做不到杜绝鸟类采食水果。瓢虫也不会吃光蚜虫,瓢虫和蚜虫的数量也会维持平衡,达到男主人所说的“把损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这就是不使用现代技术的困境,也是为什么这种模式无法广泛推广的原因。这种防治模式无法根除危害,对于普通农户而言是无法承担的损失。而杏花巷农场能够接受这种程度的损失是因为这是一家标榜有机产品的农场,它们的定价比普通农产品高昂,使得他们有足够的利润对冲这种损失。而且杏花巷农场从全世界范围内招募长期志愿者,这降低了他们的生产成本。而杏花巷农场在出售农产品外另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是旅游业,杏花巷农场同时也运营着“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