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怎么认证解读:电影《欢迎来到马文镇》
国外大学怎么认证解读:电影《欢迎来到马文镇》
《马尔文科》根据2010年同名纪录片改编,讲述了Mark Hogancamp的真实故事。这个男人在被5名青少年暴打之后,陷入长达九天的昏迷,醒来后失去了记忆,他的生活、朋友和家人什么都不记得了。
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Mark Hogancamp开始在自家后院,用1:6的模型玩偶创作出了一个二战时期的比利时小镇,他将之称为“马文科尔”(Marwencol),他用玩偶代表自己、朋友和那些殴打他的人。
“马文科尔”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了Mark Hogancamp的头脑,同时也让他创造出了一个奇幻的世界。而这个世界通过Jeff Malmberg在2010年公映的纪录片,也得以让更多的人看到。
私人因由,我对这部电影存在主观偏爱。
真人纪录片改编的电影,从某种意义说,《欢迎来到马文镇》作为故事片已经不再新鲜,而伤痛个体进行自我救赎的故事内核也很普遍,情节又套路。
但这电影酥到了我,对于我,它是一部关于创作的有趣电影。主人公Mark曾经是一位漫画家,受伤后他无力作画,于是把创作力发挥到拍定格照片上。细想也无差,定格照片与漫画的确有很多神似。主人公一面摆弄玩偶脑补剧情,一面拍下一张张定格照片讲故事,他全神贯注投入到眼前自己创造的虚拟又真实的小世界,那些逼真袖珍的模型场景与道具玩具,那些手办玩偶夸张的姿态与摆拍,一切都很温暖,直接唤醒了我“玩小人偶”那些年的可爱记忆。创作就是这样,自发的,自觉的,有些素材源于生活,有些架构源于被压制住的潜意识表达。
剧本很讲究,标准的英雄之旅模式。玩偶们(戏中戏)的二战故事,现实中Mark的康复与自我拯救,两故事双线并进,在叙事中二者互为映射、互为补充,在影片高潮(与德军大火拼/主人公在自我面对中挣扎)又有了部分融合。玩偶故事有“元创作”的影子,是现实伤痛的诗意化表达,隐喻了现实,但比现实更明晰地反映出Mark深入的内心写照。比如幻想出的蓝发女巫,Mark潜意识中的恶魔,蓝色小药丸是他懦弱胆怯的根由,也是他结尾必须要战胜、要摒弃的邪恶力量。
Mark在现实中混沌、逃避、孤僻,但在玩偶世界,他的化身却是一位历经艰辛的英雄军官Hoggie,身边美女环抱,人设反差值得玩味。Hoggie既是Mark潜意识里对自我的完美期待,也是他现实中的一个“真正”伙伴。所以说不论走到哪儿,Mark都随身带着玩偶Hoggie,这是一种陪伴、一种自我保护,其实也是一份对勇气的强力自辩与声明。影片结尾,Mark算是与英雄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合二为一”。
有些批评在于Mark混乱扭曲的三观及性格,高跟鞋怪癖确有几分病态,确实有点猥琐,这点无从辩解。至于爱情戏,只需认清一点,意淫与现实是有差距的,你幻想与女神双宿双栖,而身边只有女汉子对你有意,早些看明白,就早一些轻松舒服。
有机会再看看纪录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