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毕业证|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毕业证分析:你不该对孩子大声嚷嚷?


但大多数家长——包括我自己在内,发现不用嚷嚷就能度过一天真的很难。关于喊叫的最新研究向父母提出了两个问题:我应该怎么做?要怎么改掉这个习惯?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不是你大声喊叫提醒孩子小心汽车。我们说的是把吼叫作为一种纠正方式。作为一种工具,纠正性的大喊大叫是没有效果的,不过是对孩子习惯性的嚷嚷而已。我们每天会因为同样的事情对子女叫喊,而且由于觉得没有效果,还要越叫越凶。把衣服放好!下来吃饭!不要骑在狗身上!别老打你弟弟!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和儿童精神病学教授艾伦·卡兹丁(Alan Kazdin)说,仅仅知道大喊大叫本身不好是没有用的。它其实并非一种管教孩子的策略,而是你自己的一种发泄手段。
“如果父母的目的是宣泄,我想消消气,并且向你表明我有多生气,好吧,大喊大叫可能是完美的,”卡兹丁说。“如果目标是改变孩子的某些方面,或者在孩子身上培养一种积极的习惯,那么大喊大叫可就行不通了。”还有其他的策略,无需你像疯子一样喊叫。
很多人认为,积极正面其实是一种懒惰的表现形式,就好像那些积极正面的父母根本不会管孩子。但不许嚷嚷需要父母有提前的规划和纪律,而嚷嚷则不然。
卡兹丁在推广一个名为ABCs的项目,它代表着前置条件(antecedents)、行为(behaviors)和后果(consequences)。前置条件是进行提前的设置,具体说,就是在你希望孩子做什么之前,先告诉他们。行为就是父母对行为进行定义、塑造和建模。后果就是当行为得到执行时,表达赞许,做出一种夸张的赞美,同时伴以表示赞同的肢体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