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哥伦比亚外事大学毕业证_哥伦比亚大学外交学
郭松民
日前,有媒体质疑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付进是否持有假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 厦门大学公布调查结果:付锦申请厦门大学并提供了“完全假的”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主观故意伪造行为”。 学校还宣布了对付锦的决定:终止与付锦的劳动合同,并解除其职务(厦门日报7月26日)。
这件事对于厦门大学和付锦本人来说都是不折不扣的丑闻。 对于厦门大学来说,付锦假学历事件暴露了厦门大学在管理上的粗心和官僚主义。 比如,方舟子在厦门大学网站上找到了两份关于付进的简历。 一个说她“1999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另一个说“1994年9月-1999年10月”,哥伦比亚大学药理学博士。 两份简历之间存在如此明显的矛盾,只要细心就能发现其中的疑点,而厦门大学相关人士却浑然不觉,可见不服从的程度有多大?事件曝光后,厦门大学迅速对付锦进行“极刑”处理,并要求她“深刻道歉”固然是对的,但这是否涉及推卸责任、迅速“止损”的考虑? 厦门大学是否也应该检讨自己的疏漏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质询? 责任在哪里?
对于福晋本人来说,这件事更是一场闹剧。 无论如何,利用假学历获取教职都是一种故意欺骗行为。 更何况,如果教授自己都不诚实,又怎么能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呢? 值得注意的是,身教不言传身教,一直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如果医学教授造假学历,也很可能造假研究和临床实践,这无疑将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付晋今年刚刚45岁。 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她正值青春年华。 这次她因提供虚假学历而被解雇。 虽然不能说她会彻底破产,但对于她来说,无疑是她事业和人生的一个良好开端。 一次重大挫折,学术造假丑闻将伴随他一生。
然而闹剧就是闹剧,为什么叫悲剧呢? 这是因为付晋用假学历骗取了教职。 虽然他的本意是要受到惩罚,但他的心情却很可怜,因为这里面确实有“不可避免”的因素。 ——这个因素就是中国大学中弥漫的学历和学位崇拜,尤其是对外国学历和外国学位的崇拜。 这种反常的趋势,使得很多大学,尤其是像厦门大学这样的知名大学,往往把博士学历和学位作为招聘教师的第一门槛。 这不仅模糊了选拔人才的视野,也迫使一些有一定真才实学却因种种原因没有博士学位或学历的人走上了利用假学历的道路。
从报告披露的情况来看,从付进2009年9月1日出任专职教授起,到舞弊行为曝光为止,根据记录以及厦门大学医学院同事和学生的反映,她工作认真负责,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和研究成果。 她在厦门大学共指导研究生10名,其中2名已毕业。 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篇,影响因子最高4.337。 以她为主持人,获得科研项目6项。 其中一项为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前期项目,资助金额60万元。 在此期间,她还获得了四项国家专利,其中三项为第一申请人,一项为第三申请人。
这样的成绩单,虽然不算出彩,但也还过得去。 某种程度上,我们似乎可以谨慎地说:付锦从专业能力上跨过了厦门大学教授的门槛,但“博士学位”的“硬杠”却挡在了她的门槛之外。 正是因为这样的矛盾,才引发了她的丑闻。 我什至怀疑,厦门大学相关部门或许并非完全没有意识到付锦的学历缺陷,但既然她的学术能力符合要求,他们也就乐于视而不见。 只有一只眼睛。
中国的大学还需要建立一个制度,让学校根据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来决定是否录用一个人,而不是像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那样只看他的学历。 有了这个制度,也许闹剧和悲剧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混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