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毕业证|爱好男扮女装的哈佛诗歌评论家
“他究竟会怎么样?”杰夫回想道,“他长大后会成什么样?谁愿意嫁给他?”
长大后,他成为了这一代最有影响力的诗歌评论家,取得了诸多成就。41岁的伯特是哈佛大学的英语教授,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和海伦·文德勒(Helen Vendler)等诗坛巨匠长期把持的评论界的衣钵传人。他也是狂热的科幻小说迷,短命的独立流行音乐杂志的创始人,女子篮球的权威,杰西·贝内特(Jessie Bennett,著名网页设计师——译注)的丈夫(他们有两个儿子),以及不折不扣的异装癖。贝内特经常帮伯特挑选他在特殊场合穿的女装——比如聚会和诗歌朗诵会——不过他说,自己从来没在教室里穿过女装。(“这和你不穿燕尾服教课是一样的道理,”他说,“因为课堂上讲的是诗歌,又不是你。”)
伯特已经出版了两本学术专著,当中收录了他本人的诗作,以及两本以通俗读物闻名的短篇作品,然而他在诗歌界的重要地位归功于他的评论。作为当今美国举足轻重的诗评家,听起来也许是个不太可靠的头衔,类似于美国最好的板球运动员,或是杰出的波尔卡舞专家。然而,我们依然向孩子们讲授诗歌,我们依然在重要的时刻引用诗歌——葬礼、婚礼、总统就职典礼。我们会对那些自称为诗人的家伙侧目而视,怀疑他们的作品会带来什么好处。我们不相信自己的品味,所以我们依赖品味创造者。
伯特并不是唯一通过评论向大众介绍新诗的年轻学者,但是似乎只有他无处不在。他的诗评发表于网络、杂志和各大报纸,本报也包括在内。他的人脉遍及学术会议、校园、Facebook。对于他喜爱的诗人,他是充满热情的支持者。并非每个人都认为他是出色的评论家,不过很少有人怀疑,他的评论能够帮助诗人进入权威正典(从而进入高校教学大纲和高中课堂),正如布鲁姆、文德勒和斯坦福大学的马乔里·佩罗夫(Marjorie Perloff)的评论过去几十年所做的那样,而这些评论家都已经是耄耋老人。伯特有时身穿长裙,手舞足蹈地谈论“Sarge”等无名独立乐队和波西·西蒙兹(Posy Simmonds)的漫画小说,这并未削弱他的影响力,反而让他的影响力有所提升。作为《西南评论》(Southwest Review)的编辑,威拉德·施皮格尔曼(Willard Spiegelman)本人也是位备受尊重的评论家,他最近在文章中提到了伯特的品味:“昔日的草甸成为当今的高地,济慈的夜莺变成了Lady Gaga。”伯特是位与众不同的评论家,他理解当今世界以及“时尚达人和十四行诗的盛行”。
20世纪80年代,劳拉·卡西希克(Laura Kasischke)开始发表简短而忧郁的忏悔诗,以母亲、家人和家庭生活为主题。她有不少粉丝,不过伯特觉得她应该得到更多的支持。从2000年起,伯特撰写诗评称赞她的作品。2007年,他在自己的著作《青年的培养:20世纪诗歌和青少年》(The Forms of Youth: 20th-Century Poetry and Adolescence)中谈到了卡西希克。次年,在《波士顿评论》(Boston Review)中,伯特写道,“卡西希克开创了诗句音律的新格式”——任何人都能意识到,这是郑重其事的称赞。2009年,他把《波士顿评论》的这篇文章收录进自己的新书《远离妄言》(Close Calls With Nonsense),2011年,他为《纽约时报》书评版评论了卡西希克的新书《空间,镣铐》(Space, in Chains),他写道,“没有诗人像卡西希克这样,如此巧妙地把绝望的深渊和家庭挫折的悲哀结合起来。”
今年3月,《空间,镣铐》赢得了美国国家书评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伯特担任了这个奖项的评审。
如果不是诗人,这种关注带来的好处似乎微不足道。即使是诗人获得了大奖,她下一本书的销量只是从200本变成2000本。然而,如果名誉是唯一真正的好处,那么主要评论家的称赞至关重要。其他诗人会开始读你的作品,如果他们教硕士课程的话,他们的学生——下一代诗人——也会读你的作品。
“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非同小可,”任教于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卡西希克告诉我,“他还没有让我的诗歌登上畅销书排行榜,不过我认为人们读到了他的评论。因为他到处发表演说,提到我的名字,这对其他诗人和读者都产生了影响。”
伯特还有其他喜爱的诗人。依然在世的美国诗人中,他对雷·阿尔曼特劳特(Rae Armantrout)倍加赞赏,这位诗人和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前卫运动“语言诗派”有关(阿尔曼特劳特在2010年荣获普利策奖);诗人、律师莫妮卡·云(Monica Youn);长期被忽视的艾伦·彼得森(Allan Peterson)。由于伯特的推荐,有些已故的诗人,比如洛琳·尼德克(Lorine Niedecker)也起死回生,至少作品再度被人阅读。
伯特很少遇到批评者——或者说由于他的影响力,很少有批评者的话被引用。史蒂夫·埃文斯(Steve Evans)却是个例外,任教于缅因州大学(University of Maine)的史蒂夫表示,伯特的评论往往来得太晚,他对阿尔曼特等诗人的成就予以认可,而他们已经成名多年。不过更常见的批评是,伯特的评论过于乐观,尽管伯特的确写过负面评论,不过他的评论大多是赞美的诗篇,他似乎是永不疲倦、热情洋溢的支持者——狂热的粉丝。
从本质上来说,这位狂热的粉丝是不完美的传道者。我发现伯特对诗歌透彻精辟的解释充满活力:这些评价让你希望寻找这位诗人更多的作品。但是他浑身洋溢的热情也让人感到不安。你觉得遇到了一个孩子,他拥有自己最喜爱的100个乐队的盗版唱片,或者是科幻发烧友和电影爱好者。他们无比痴迷、追求完美、不能自拔。你只想要一张混音专辑在车上打发时间,他们却给你20张专辑,让你必须听完。
诗人玛丽·乔·邦(Mary Jo Bang)说,她希望伯特给读者更好的指导,解释什么样的诗好,什么样的诗不好。邦说,如果你的鉴赏力无法面面俱到,“那么可能会让别人觉得,你的评判标准是,‘因为我喜欢,这首诗就是好的’。”
我们在坎布里奇会面后,伯特选择在电子邮件中给出更充分、更周到的答复,为他乐观评价的偏好作解释,他说道,“现在没有多少篇章留给诗歌,当我有空间和时间做我想做的事情时,我不想说‘X真差劲’。我几乎总是说,‘请确定Y或Z并不是你想象的样子’,或者“看看A、B、C有什么共同点。””
这是种老派的思想:最好对拙劣的诗歌视而不见。奥登(W. H. Auden)有这种看法,而文德勒也撰文指出,评论蹩脚的诗歌毫无意义。威拉德·施皮格尔曼也为伯特乐观的评论风格辩护。他解释说,诗歌界需要职业打手——威廉·洛根(William Logan)以此而闻名——可是也需要挖掘人才的星探。施皮格尔曼告诉我,“伯特是友善的传道者,不过这并没有好坏之分。”
我不确定我赞同这种观点。鉴于伯特的影响力,更深入了解他的鉴赏力会给人启发。从公开的纪录来看,他不会宣称自己认为哪位知名诗人徒有虚名,在我看来这是不必要的怯懦之举。如果不能抨击虚名,那么评论还有什么意义?另一方面,伯特对新生代年轻诗人的称赞恰如其分。期刊很少发表诗歌评论,读者对诗歌毫无把握,评论家贬低一本诗集,可能会让读者远离整个诗歌流派。对于评论家来说,坚持评论自己喜欢的书,不仅是为诗人效力,也是对诗歌本身做出贡献。
伯特的爱好极为广泛。在马里兰郊区的私立小学“绿色田野”(Green Acres),他对化学产生了好奇心,有位老师找到退休的大学教授担任他的导师。他也是杰出的钢琴家和心灵手巧的艺术家。他对科幻小说的热情,让他对诗歌产生了兴趣。伯特在给我的信中写道,“塞缪尔·德拉尼(Samuel R. Delany)的科幻小说《高塔的坠落》(The Fall of the Towers)开篇引述了奥登的大段诗句。我就是这样发现了奥登。13岁的时候,我只读科幻小说和流行的非小说类科普书;到了17岁,我读的主要是诗歌。”
作为哈佛大学的新生,他上了海伦·文德勒的诗歌课,文德勒说,他当时“知道的东西比班上任何学生都多”。但是他勇敢地保持克制,以免在班上出风头。他担任了哈佛电台的DJ和《哈佛呼声》(The Harvard Advocate)的诗歌编辑。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他在牛津大学待了一年;那年年底,他为声名显赫的《泰晤士报》(Times)文学副刊撰写稿件。
正是在牛津大学,伯特开始穿着女装——只在他有兴致的时候偶尔为之。伯特在信中告诉我,“我知道自己在高中的时候有些奇怪,不过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到了大学才明白,我可能是性错乱者(对性别和性的普遍预期错位),不过我只喜欢,或者说几乎只喜欢女性。”他最近有篇文章《成长于男女之间》(On Growing Up Between Genders)刊登在我担任编辑的一本小期刊上,伯特在文中写道,在他少年时期的性接触中,“往往会在某个时刻,我问能否试穿一个女孩的胸罩时,结果总能得到肯定的答复。”
1997年1月,在就读于耶鲁大学期间,伯特参加了康涅狄格州沃特伯里铜城唱片店(Brass City Records)举行的Sarge音乐会。他在那里遇到了杰西·贝内特,此前他在独立流行音乐的电子邮件列表上认识了这个姑娘,但是从来没见过本人。他们因文学和音乐走到了一起,几个月后开始约会。贝内特说,到了6月,“她就准备为婚礼挑选瓷器的花样。”
贝内特让伯特对女子篮球产生了兴趣,这迅速成为他热爱的另一项事业。在女子篮球界,“不必成为无与伦比的全球性媒体品牌,篮球明星也能获得成功,”伯特说,“其中通常带有女权主义的政治色彩。”最重要的是,他喜爱女子篮球这个“近乎疯狂的球迷世界”,这句话来自他2005年在《信徒》杂志(The Believer)发表的文章标题。这是另一个群体,就像科幻小说迷和诗歌爱好者那样,重视那些怀才不遇的人。从2005年到2010年,伯特为“女子篮球博客”(Women’s Hoops Blog)撰稿。这个博客的创始人泰德·桑普塞尔-琼斯(Ted Sampsell-Jones)说,“我们每天会更新20到40篇文章。”尽管伯特先后在两所名牌大学任教,起初在圣保罗的马克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然后到哈佛大学,他每周还是花费数小时,整理全美各地关于大学女子篮球的新闻报道链接。
伯特有时缺乏评论家的特质——那种明确的鉴赏力,让你能够表示赞同或反对,在这个过程中确定你自己的品味——不过他具备男人的所有特质。磁场乐队(Magnetic Fields)的克劳迪娅·贡松(Claudia Gonson)从大学时就认识伯特,把他称为所有“独立”事业的信徒——她说,“我指的是那些低调神秘、很难寻觅、中间偏左、难以把握的事业。”伯特喜欢才华横溢的小人物:比如初露头角的乐团,名不见经传的诗人。他喜欢怪胎和怪才。
我听到有人说伯特举止笨拙,可是我认为他们的意思是,伯特感情强烈、性情古怪;如果不自信的话,他就是个普通人。伯特说,“我喜欢讲课。这是一种表演,有点像现场演出。”在课堂上,他会跳上桌椅,在教室的墙上用粉笔书写。“他实际上对本科生教学过程中的表演和宣传很敏感,”尼克·斯基尔曼(Nikki Skillman)说,他是伯特教过的学生,最近刚毕业。斯基尔曼并不否认伯特的讲课充满噱头,但是这些噱头很管用。“学生们没想到,老师在谈论中世纪英语抒情诗或者弥尔顿时,开始用80年代的朋克摇滚打比方。”
显然,伯特对戏剧表演、人物形象和角色塑造很感兴趣。“这是我随意的猜测,”诗人阿尔伯特·戈德巴斯(Albert Goldbarth)说,“不过他个人生活的兴趣”——男扮女装——“和装扮创意之间必定存在某种联系,结合不同的身份,我们会在超级英雄世界中找到这种联系”。
8月1日,那天下着阵雨,我陪同伯特去“服装区”(Garment District),这是坎布里奇一家受人欢迎的旧货店。伯特有些秃顶,可是外表看起来像个男孩,他穿着平常男生的衣服——牛仔裤、T恤、帆布鞋——他的手上涂着灰蓝色的指甲油,戴着几个拙朴的塑料指环。在女装区,他找到了一件灰色的女式衬衫。
“这件衣服穿在身上紧吗?”他问管理试衣间的女店员,“我担心太紧了。”
“要我说,你得试试!”她说道,“这衣服很贴身,挺好的。”
我们走到收银机旁,伯特和我再次谈起了流行音乐和诗歌的差异,他通过电视剧《星际迷航》(Star Trek)来解释这些差异,剧中的“进取号飞船”(Enterprise)被外星人俘获,这些外星人的生活节奏很快。
我们谈论了几个热点话题,都是伯特感兴趣的领域,从诗歌到流行音乐,从女装反串到科幻小说,最终引出了典型伯特式的对话。伯特说,“这部电视剧中的外星人和我们一样,只是他们的生活节奏更快,对他们来说一切都在加速前进。这就像流行乐坛,音乐潮流迅速出现,新乐队快速走红,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流行音乐圈待上一年,就像在诗歌界待了很多年。”
伯特就像是外星人:他的人生也加快了脚步。在12岁的时候,他就撰文评价了弥尔顿的诗《利西达斯》(Lycidas);明年,他将出版第三本长篇诗集,他担任共同编辑的重要选集也将问世。当我问他为什么热爱教学时,他的回答有助于解释他的批评理论,以及他所作的每件事情。“我希望学生培养自己的品味,变得更加自我、更会思考、更懂得欣赏,”他开创并延续了这种崇高的精神,最后用狂热粉丝的口头禅作为结束语,“当然,我想让他们赞同我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