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斯大学毕业证详解:新加坡“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好学校”

新加坡教育部的这个决定是公共教育体制改革的系列举措之一。虽然新加坡教育在国际排名上占优,但有时也会因为压力过大而被人们诟病。9月,教育部宣布废除当地按学生以往考试成绩划分中学“等级”的制度,并取消部分为表彰教育机构学术成就而设立的奖项。
新加坡教育部表示,此举将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好学校,并提供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教育”。最近,多名律师致电教育部,呼吁废除小学毕业考试制度,因为该制度基本会决定学生通往高中的学业路径。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支持这一举措。一旦官方停止公布优等生名单,一些家长们会上KiasuParents来比较分数,并分享成绩背后那些令人落泪的故事。(“Kiasu”一词在中国闽南语中的意思是“怕输”。)这是个新加坡家长在线论坛网站,拥有7.5万名会员。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上月在一所小学里就该问题发表了讲话。他说,“我们必须找到合理的平衡度,我们并不希望制造过多的压力。只要有类似问题存在,我们就必须做出调整,减轻压力。” 亚洲新闻台(Channel News Asia)对此进行了报道。
新加坡出生、哈佛大学(Harvard)毕业的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在Facebook上关于这一问题发表了看法。他写道,“这项改革并不是完全针对压力或停止褒奖优等生。完全消除压力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我们也没必要去回避学生的成就。”
在香港,类似《南华早报》(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这样的报纸会刊登国际文凭(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考试尖子生的名字和照片。在参加中学考试的7.3万名学生当中,有5名学生拿到了满分,《英文虎报》(The Standard)也同样登出了这5名学生各自所在的学校名称。在这条通往知名高中的道路上,激烈的竞争最早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但是人们很少讨论这一高度竞争教育体制所带来的压力。香港理工大学(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的研究表明,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承认曾“自残”,13.7%的学生曾考虑过自杀。
《南华早报》称,明年,香港英文学校基金会(Hong Kong’s English Schools Foundation)将与美国韩氏基金会(Hawn Foundation)合作并引进其帮助缓解学生压力的MindUP项目。
但是香港政府并没有宣布在大部分学生就读的中文公立学校引入这一计划,以缓解学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