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坎皮纳斯大学毕业证解析:《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作家视角里的中国

以下就是巴西坎皮纳斯大学毕业证解析:《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作家视角里的中国等电影话题信息,接下来请欣赏该话题的精彩内容:
无论是纪实还是虚构,贾樟柯的电影都是对个体生活细微之处的放大。同时,它们也是1949年革命以来中国数十年单一又极为复杂的转型故事中的篇章。贾樟柯出生于1970年,他倾向于停留在不远的过去,转回到他成长的中国北方地区山西,但也关注历史和地理的连续性,以及代际和地域之间的联系。
他的最新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私密而具体,主要包括对三位跟山西有关的作家的采访,他们是贾平凹、余华和梁鸿。他们回忆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以及在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60年代和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后来的城市化和资本主义扩张时期,有时令人揪心、有时令人振奋的经历。在片尾字幕中被列为“见证者”的同事、邻居和家人,提供了他们自己的轶事和见解。这部电影是一幅感人的集体肖像,也是一部复杂而微妙的文学批评作品。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能更熟悉它的主题涉及的那些作品。其中一些已经有了英文版,尤其是贾平凹的《废都》和余华的《活着》,后者是张艺谋1994年那部备受推崇的电影的原著。但贾樟柯的耐心倾听和优雅清晰的电影结构(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推进,分成若干段解释电影的走向)让好奇的人也可以理解,让有见识的人获得启发。
不仅如此,《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还揭开了一些历史事件的神秘面纱(至少在西方,这些事件的呈现流于抽象),并且将大型事件个人化。政治笼罩着这些作家的生活,但他们对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感觉,透过工作、家庭和风景这些滤镜加以呈现。贾平凹回忆起他的父亲——一名教师——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遭受的苦难。余华谈到了他从牙医到小说家的职业转变。梁鸿痛苦地回忆了母亲患病和姐姐的婚姻。在他们与隐身的导演的对话中,你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一个难以捉摸的更为宏大的叙事——关于一个新兴的全球超级大国的贫困乡村角落的演变,这既是贾樟柯的主题,也是那些作家的主题。

新闻简报:欢迎订阅新闻简报,包括每周四的“海外华人札记”专栏,获取全球重大资讯,了解美国华人社区热点话题。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未分级)。普通话,其他语言的字幕。片长:1小时52分。影院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