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山形大学毕业证|上大学,还是创业?


赖恩和路易是通过这些年轻开发者的非正式社交网络在网上认识的;这个周末,他们还要一起去奥斯汀参加西南偏南大会,同时等候他们去年秋天提交的大学申请的回音;对他们来说,后者可以说是同时生活其中的平行宇宙的一部分——那个充满了成绩、SAT和青少年责任的传统世界。不过,和那些把上大学视作人生重头戏的同龄人来说,这两个少年考虑的却是要不要去念大学。和优秀的高中运动员和童星一样,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要不要干脆走上职业道路,并且承担随后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贝克尔博士研究的方向是微观经济和教育,他一直告诉他的孙子:“去上大学。去上大学。”他说,上大学是通往人生经济成功的必经之路,“相关的证据简直多到不可胜数。”
不过,和这种学术领域的经验主义比起来,通过数字时代的神坛传播的“活在当下”的想法似乎更为有说服力。“上大学并不是先决条件,”TEDxTeen——青少年版TED演讲的负责人杰斯·特托尼科(Jess Teutonico)说。赖恩也在几个星期前刚在那里发表了演说。“这些小孩都有很大的企图心,想要接管这个世界,并且想要尽快,最好现在就要,”她说。
不过,这种“要不要上大学”的讨论却忽略了像赖恩和路易这样的高中生及他们的家庭正在面临的其他问题,那就是:去上学还是去出差?成绩到底还重要吗?在15岁就赚到两万美金该怎么花?以及,如果你现在就开始赚大钱,父母该怎么管你?
“过去,年轻人的生活是线型的:上一所好的大学,然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这就是普遍为社会所接受的情况,”赖恩的妈妈斯坦恩女士说;她自己就曾是一名全A学生,毕业于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
而现在,她说:“这个世界已经没有通行的准则了。”
富有成效的拖延
赖恩和他的生意伙伴——17岁的迈克尔·汉森(Michael Hansen)是在七年级认识的。他们都养了一只蜥蜴做宠物,还都喜欢玩电脑。他们学习很好,但不是书呆子,并且两人性格互补:迈克尔追求精准,就像他剪得短短的头发一样深藏不露。在这段合作关系里,他的角色是程序员。而赖恩活力四射,语速很快,嘴里时不时蹦出一些随意但又有趣的俏皮话,还充满了他们这些新兴创业家的行话(譬如“西南偏南”在他嘴里就是“偏南”;而关于作家约翰·格林[John Green],他说:“我的每个同龄人都爱死他了;从青少年群体生态学产品开发的角度来看,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
不过,迈克尔和赖恩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从初中起,我们就想制作一个app,”迈克尔说。
制作app并非儿戏,但是这事儿现在已经变得容易多了,不需要懂很多程序语言就能做出一个简单的app,而苹果及其他很多手机制造商和科技公司也都为制作app提供了捷径,譬如有直接往里填充图片或自动支付方式的模板。不过,即便如此,制作一个复杂的app还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它需要专业的编程技巧,还要对设计和商业运作有相当的了解。这一行的竞争也很激烈,光是iPhone的app商店里就有上百万款产品了。
2011年12月,赖恩还在为十年级的期末考试复习,他当时想:“真希望有什么东西能让我不再拖延了。”于是,为了继续拖延,他画了一张app的草图,让人们可以把任务分解成三个时间框,分别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旨在帮助他们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从而不会感到无所适从。
随后,他把这张草图发给了迈克尔。在那年3月,他们都年满15岁时,“我们做出了第一个实物模型,”赖恩说。到了那年6月,他们已经每天都花上数小时的时间来完善设计;迈克尔用他从网上教程学到的C语言撰写了上千行的代码,而赖恩也对设计做了一些改进,并广泛搭建人脉。那个暑假的一天晚上,他们参加了博尔德市一个创业者的非正式会议。其中一些人冲他们半开玩笑地问:“你们喜欢喝什么啤酒?”他们只喝了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