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北大学毕业证详解:中国留美本科生众生相

不过,一些教授表示,他们对教学方式进行了重大改变,以适应中国学生带来的问题。如今,皮埃尔会在进行小测验时要求每个人都把课本留在教室前面,以防止作弊,这种预防措施是他之前在特拉华大学任教20年从来没有采取过的。并且,课堂参与程度在评分时所占的比重也下降了,以免给外国学生的成绩拖后腿。过去,他要求课堂成员在学期当中做2至3次演示报告,如今可能只要求他们做一次。他说:“已经有美国学生来说,他们听不懂外国学生在报告里讲了什么,那很折磨人。”
金融和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史怀哲(Robert Schweitzer)的苦恼在于他得用非常基础的词汇。他说:“有学生说:‘我不知道‘ascending’(上升的)的意思。’他们答错题,是因为不了解授课内容呢还是不懂语言?”
如果说教授们在为理解学生而挣扎,那么,反之亦然。
达蒙·马(Damon Ma)在语言中心所谓的“桥项目”上学,这意味着他的英语已经好到可以选修常规课程,虽然他还没有念完这个语言项目。他非常喜欢在美国念书,这是他自孩提时代起就有的梦想,并且他也清楚中美两国之间在学术方面的差异。
达蒙·马说:“在中国,什么都是复制的。他们写一篇25页长的论文只花费2个小时,并且还能得A。”
他对自己选修的第一门大学课程“中国古代史概论”感到有些紧张。已经开学几个星期了,他还在克服语言障碍。他说:“我可能听懂了70%,但我听不懂细节,那些词汇。”
许多中国学生抵达特拉华大学时,以为只需要上几个月的英语课,但结果却在语言学院耗去了一年以上的时间,每期八周的课程要支付2850美元。
查克·徐(Chuck Xu)和爱迪生·丁(Edison Ding)已经在特拉华大学的英语课程学习了整整一年。他们的英语顶多只能算是凑和,连和记者进行基本的交谈都费劲。丁同学说,他向中介支付了3000美元来准备标准化考试、填写申请表并帮自己用英语写申请论文。那篇论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他已经想不起来了。
徐同学刚刚念完了语言课程,现在正在修大一课程。丁同学还没有通过最后阶段的语言考试,他希望能从春季学期开始选修常规课程。
语言课程里大约有5%的学生没能撑到开始念大一课程就被退学。此外,特拉华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前任主席张成昆(ChengkunZhang,音译)还知道一些学生仅仅是因为丧气而打道回府的。他说:“我认识几个学生,他们来跟我抱怨。他们觉得英语语言学院的课程毫无用处,只会从他们口袋里掏钱。”
特拉华大学努力吸引更多外国学生,这是该校校长帕特里克·哈克(Patrick T. Harker)推出的“卓越之路”计划的一部分。当哈克在5年前上任的时候,该校大一班级中的国际学生比例还不到1%。他对于课堂上的挑战有第一手体会,因为他自己每年都会给大一学生开一门课。他说:“他们都是非常好的学生,努力学习着美国习语和美式文化。”哈克说,他了解中国申请人并不总是像他们的申请材料所展示的那样。但是,他指出,这个问题是很多大学都为之头疼的,而不仅仅是特拉华大学。
但哈克否认了该校在中国的招生活动主要是为了赚钱的说法。他说:“新泽西州来的学生同样要付学费。对我们来说,这确确实实是为了多元化。”
然而,在特拉华大学念本科的国际学生中,大多数是中国人。该校招生主任路易斯·赫什(Louis L. Hirsh)说他正在致力于改变这种不均衡现象。他表示,特拉华大学正在努力开拓中东和南美国家的市场。
对于那些想要迅速走向世界的大学来说,招生活动的天然之选就是在中国。
当俄克拉荷马基督教大学决定开始国际招生时,它聘请了3名招生人员,把他们派往中国。该校国际项目主任约翰·奥斯本(JohnOsborne)说:“我们决定要瞄准中国市场,因为它太大了。”自2007年招收了首名国际学生以来,如今该校已经有250名外国本科生,其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的确,如果高校开始在中国招生原本只是期望得到一小股稳定生源的话,他们其实是挖到了一个金矿。2011年,俄亥俄州立大学收到了将近2900份中国学生的本科入学申请。蒙特霍利约克山学院(Mount Holyoke College)可以用中国学生填满它全部的大一课堂。2011年秋季在北京举办的一场国际大学教育展就吸引到了3万人到场。
这个市场的规模之大,探索起来叫人生畏,也很困难。虽然很多美国大学和作为研究生输送管道的中国大学之间长期保持着联系,但大多数美国高校并没有和中国的高中建立起强有力的关系。当只有少数最优秀的学生出国留学的时候,美国大学很容易把重点放在几所精英中学上面。但现在,招生官们必须让自己熟悉成千上万所潜在的学校,来寻找匹配的生源。对于那些每年只访问中国一两次的美国招生人员来说,这太困难了。
包括特拉华大学在内的一些大学已经雇用了海外代理,这种操作方式在美国本土招生中是被禁止的,并且在2011年是美国高校招生顾问联合会内部辩论的核心。海外代理作为大学的代表,在高校教育展上宣传学校并招徕申请人,但这并不保证大学了解申请人的背景以及他们分数的真实性。
业内人士越来越担心美国高校还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市场就进去了。

不久前,美国一家大型大学的教务长和Zinch China公司的汤姆·麦彻( TomMelcher)取得了联系,打算马上招收250名中国学生。在被问到原因时,这位教务长回答说,学校面临着巨额预算赤字。他对麦彻说,为了弥补赤字,该校需要额外招收能够自己掏学费的学生,而中国不缺这样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