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文存》目录第1卷(1979-1987)

为纪念创刊40周年,本刊编辑部选编了《40年文存》,敬请各位入选篇目作者留意:一、若不同意将大作收入文集,请告知;二、请提供收取样书地址、收件人姓名和电话号码。以上信息,请发送至本刊编辑部邮箱,主题请标注“文存”二字。非常感谢!

《40年文存》目录

第1卷(1979-1987)

1979.1 黎澍 关于五四运动的几个问题

1979.1 罗尔纲 蓝大顺问题考

1979.1 蒋杰 关于百团大战问题的探讨

1980.2 丁守和、方孔木 关于党史研究中的问题

1980.2 汪熙 关于买办和买办制度

1980.3 陈铁健 最后的斗争——瞿秋白就义前后

1981.1 严中平 丝绸流向菲律宾白银流向中国

1981.1 章开沅 翁张交谊与晚清政局

1981.4 余绳武 关于第三次日俄密约

1982.1 朱宗震 试论革命党人在民初政争中的策略

1982.1 丁名楠 二十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留学网最高层内部斗争概述

1982.1 夏良才 国际银行团和辛亥革命

1982.2 耿云志 论谘议局的性质和作用

1982.3 汪荣祖 论戊戌变法失败的思想因素

1983.1 姜义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期传播与近代中国启蒙运动

1983.2 蒋大椿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

1983.3 汪敬虞 论中国资本主义两个部分的产生──兼论洋务企业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1984.1 彭泽益 近代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工场手工业

1984.2 陈旭麓 戊戌时期维新派的社会观——群学

1984.5 蔡少卿 论自立军起义与会党的关系

1985.1 井上清 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

1985.2 王庆成 《天父圣旨》《天兄圣旨》和太平天国历史

1985.4 汤志钧 关于光绪“密诏”诸问题

1986.3 梁尚贤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组织基础的变动及对它的不同认识

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_近代文学批评史(中文修订版)第七卷_日本近代史 井上清

1986.4 胡绳武、程为坤 民初社会风尚的演变

1986.6 牛大勇 北伐战争时期美国分化政策与美蒋关系的形成

1987.2 陶文钊 赫尔利使华与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确定

1987.3 王笛 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

第2卷(1988-1997)

1988.1 马敏 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步幅——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述评

1988.1 侯宜杰 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的杨度

1988.2 聂宝璋 轮船的引进与中国近代化

1988.5 徐宗勉 护国战争中有关“维护共和”的若干观念与构想

1989.1 行龙 略论近代人口的城市化问题

1989.1 杨国强 曾国藩和传统文化

1989.4 王玉茹 开滦煤矿的资本集成和利润水平的变动

1990.3 雷颐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困境——30年代民主与专制论战透视

1990.4 房德邻 康有为和廖平的一桩学术公案

1990.5 李文海 灾荒与社会生活

1990.6 胡绳 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

1991.1 罗荣渠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一项比较现代化研究

1991.2 冯天瑜 试论道咸间经世派的“开眼看世界”

1991.2 龚书铎 晚清西学约议

1991.3 虞和平 商会与中国资产阶级的“自为”化问题

1992.2 张亦工、徐思彦 20世纪初期资本家阶级的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方式初探

1992.4 郑大华 梁漱溟新儒学思想研究

1992.6 茅海建 关于广州反入城斗争的几个问题

1993.2 张振鹍 论不平等条约——兼析《中外旧约章汇编》

1993.3 崔志海 论清末铁路政策的演变

1993.3 徐曰彪 近代香港人口试析(1841-1941年)

1993.5 蒋永敬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实施训政的背景及挫折——军权、党权、民权的较量

1993.5 章百家 对重庆谈判一些问题的探讨

1994.5 许纪霖 中国自由主义的乌托邦──胡适与“好政府主义”讨论

1995.1 皮明勇 晚清军人的经济状况初探

1996.1 薛衔天 战后东北问题与中苏关系走向

1996.3 史建云 论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兴衰问题

1997.1 刘大年 方法论问题

1997.4 熊月之 略论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产生与汇聚

1997.4 巴斯蒂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溯源——关于伯伦知理《国家论》的翻译

1997.4 狭间直树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成书考

1997.6 姜涛 传统人口的性别与年龄结构

第3卷(1998-2004)

1998.2 贺跃夫 晚清广州的社团及其近代变迁

1998.5 蔡乐苏 严复拒卢梭意在讽康、梁

1998.5 单强 近代江南乡镇市场研究

1998.6 戚其章 琅威理与北洋海军

1999.3 张国辉 晚清财政与咸丰朝通货膨胀

2000.1 杨天石 关于孙中山“三大政策”概念的形成及提出

2000.1 邹小站 章士钊《甲寅》时期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评析

2000.2 刘增合 媒介形态与晚清公共领域研究的拓展

2000.4 朱英 近代中国广告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2000.4 杨兴梅 观念与社会:女子小脚的美丑与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

2000.4 闵杰 论清末彩票

2000.6 周秋光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慈善救护与赈济活动

2001.3 汪朝光 民国电影检查制度之滥觞

2001.3 吴义雄 “广州英语”与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西交往

日本近代史 井上清_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_近代文学批评史(中文修订版)第七卷

2001.4 朱荫贵 改进与变革:近代中国企业官利制度分析

2001.4 王建朗 衰落期的炮舰与外交——“紫石英”号事件中一些问题的再探讨

2001.5 金冲及 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2002.2 欧阳军喜 20世纪30年代两种中国近代史话语之比较

2002.3 左玉河 评民初历法上的“二元社会”

2002.5 余新忠 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兼论战争与瘟疫之关系

2002.6 程兆奇 南京大屠杀是东京审判的编造么?

2003.1 夏春涛 太平军中的婚姻状况与两性关系探析

2003.1 刘巍 “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

2003.2 江沛 20世纪上半叶天津娼业结构述论

2003.2 赵世瑜、孙冰 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以近世浙江湖州双林镇为例

2003.4 鹿锡俊 蒋介石的中日苏关系观与“制俄攘日”构想

2004.2 李细珠 清末民间舆论与官府作为之互动关系——以张曾敭与秋瑾案为例

2004.3 李长莉 梁启超论新民德与国民生计

2004.6 章清 1920年代:思想界的分裂与中国社会的重组——对《新青年》同人“后五四时期”思想分化的追踪

2004.6 戴东阳 日本修改条约交涉与何如璋的条约认识

第4卷(2005-2010)

2005.1 张海鹏 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

2005.2 郑师渠 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

2005.2 王先明 士绅构成要素的变异与乡村权力——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西北、晋中为例

2005.3 吴承明 研究经济史的一些体会

2005.6 王友明 抗战时期中共的减租减息政策与地权变动——对山东根据地莒南县的个案分析

2006.1 邱捷 知县与地方士绅的合作与冲突——以同治年间的广东省广宁县为例

2006.2 王跃生 民国时期婚姻行为研究——以“五普”长表数据库为基础的分析

2006.4 王开玺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新解

2006.5 闻黎明 抗日战争时期宪政运动若干问题的再研究

2006.6 黄兴涛 晚清民初现代“文明”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及其历史实践

2007.1 王奇生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为视点

2007.1 夏明方 一部没有“近代”的中国近代史——从“柯文三论”看“中国中心观”的内在逻辑及其困境

2007.2 阿里夫·德里克 欧洲中心霸权和民族主义之间的中国历史

2007.2 程美宝 近代地方文化的跨地域性——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粤乐和粤曲在上海

2007.4 韩志远 王觉一与末后一着教新探

2007.4 桑兵 傅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再析

2007.5 罗敏 “矛盾政策”中找寻出路:四届五中全会前后的胡汉民与西南时局

2008.3 胡英泽 流动的土地与固化的地权——清代至民国关中东部地册研究

2008.5 邓野 皖南事变之后国共两党的政治较量

2009.1 曾业英 蔡锷与小凤仙——兼谈史料辨伪和史事考证问题

2009.2 何友良 农村革命展开中的地方领导群体

2009.5 步平 改革开放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2010.2 梁洪生 从“四林外”到大房︰鄱阳湖区张氏谱系的建构及其“渔民化”过程——兼论民国地方史料的有效性及“短时段”分析问题

2010.2 郑振满 国际化与地方化:近代闽南侨乡的社会文化变迁

2010.5 王东杰 “声入心通”:清末切音字运动和“国语统一”思潮的纠结

2010.5 关晓红 清季外官改制的“地方”困扰

2010.5 赵晓阳 译介再生中的本土文化和异域宗教——以天主、上帝的汉语译名为视角

2010.6 赵庆云 “三次革命高潮”解析

第5卷(2011-2017)

2011.1 黄道炫 中共、粤系、蒋介石:1934年秋的博弈

2011.3 唐晓涛 神明的正统性与社、庙组织的地域性——拜上帝会毁庙事件的社会史考察

2011.6 李帆 “夷夏之辨”之解说传统的延续与更新——以康有为、刘师培对《春秋繁露》两事的不同解读为例

2012.1 李在全 从党权政治角度看孙中山晚年的司法思想与实践

2012.1 马忠文 张荫桓、翁同龢与戊戌年康有为进用之关系

2012.2 曹树基 战后之疫:1944-1947年滇西鼠疫研究

2012.2 周祖文 清代存留养亲与农村家庭养老

2012.4 李金铮 农民何以支持与参加中共革命

2012.5 杨念群 清帝逊位与民国初年统治合法性的阙失——兼谈清末民初改制言论中传统因素的作用

2013.1 李恭忠 晚清的“共和”表述

2013.4 唐仕春 北洋时期的政治分立与司法统一

2013.5 彭春凌 章太炎在台湾与明治日本思想的初遇——兼论戊戌后康有为、章太炎政治主张之异同

2013.6 季剑青 “私产”抑或“国宝”——民国初年清室古物的处置与保存

2014.2 杨天宏 清帝逊位与“五族共和”——关于中华民国主权承续的“合法性”问题

2014.2 刘浦江 太平天国史观的历史语境解构——兼论国民党与洪杨、曾胡之间的复杂纠葛

2014.4 刘志琴 从本土资源建树社会文化史理论

2014.6 罗志田 近代中国“道”的转化

2014.6 金以林 蒋介石与政学系

2015.1 李平秀 清末革命团体与秘密会党:以同盟会武装起义为主

2015.2 李花子 1905—1909年日本调查“间岛”归属问题的内幕

2015.3 贾小叶 “新党”抑或“逆党”——论戊戌时期“康党”指涉的流变

2015.4 侯中军 一战爆发后中国的中立问题

2015.5 吴景平 国民革命时期宋子文与孙中山、蒋介石关系之比较研究

2015.6 王汎森 儒家文化的不安定层——对“地方的近代史”的若干思考

2015.6 杨奎松 抗战初期中共军事发展方针变动的史实考析——兼谈所谓“七分发展,二分应付,一分抗日”方针的真实性问题

2016.1 熊远报 八大胡同与北京城的空间关系——以清代和民国时期北京的妓院为中心

2016.1 于化民 苏维埃革命:从宣传口号到行动纲领——以中共早期武装暴动和政权建设为中心的解析

2016.2 沈志华 若即若离:战后中朝两党关系的初步形成

2016.3 张景平、王忠静 从龙王庙到水管所——晚清以来河西走廊灌溉活动中的国家与信仰

2016.4 黄克武 民族主义的再发现:抗战时期中国朝野对“中华民族”的讨论

2017.1 张永 六届四中全会与罗章龙另立中央

2017.2 陈谦平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收复南海诸岛主权述论

2017.2 武洹宇 辛亥祭奠的死亡表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骷髅符号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