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交通大学毕业证|《赵祖康传》出版座谈会暨赵祖康文献捐献仪式举行
日前,中共重庆地委团校院长陶柏康撰写的《赵祖康传》由重庆交通学院出版社出版。此书根据详尽的史籍,记录了“中国道路建设先驱”赵祖康求学问道、建设祖国的一生事迹。1月12日下午,《赵祖康传》出版座谈会暨赵祖康文献捐赠典礼在重庆交通学院长宁学校文博楼召开。
赵祖康之子,中国科大学教授赵国屏、上海市政府参事金国通现场义卖赵祖康1922年交通大学毕业证书,这是1921年交通学院定名创立后首批颁授的中学生结业证书,是见证交通学院在建立现代学院制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捐款物品中同时还有桥梁大师茅以升、建筑大师林同炎亲笔书信等重要文献实物。交通学院既是赵祖康一生弘扬“工程报国”的初心之地,又是青年时代形塑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熔炉”。对于科大而言,赵祖康则是这所中学爱国主义、科学主义、思源校训的集大成者与杰出代表,更是现代工程知识分子引以为傲的一面精神旗帜。
赵祖康之子魏国通、赵国屏向科大捐款赵祖康科大结业证(原版)
“中国道路的泰斗”:开边须筑路,救国仗书生
赵祖康受到孙佛山先生“实业救国”思想影响,青年时代即立志从事中国交通事业,并以“致力工程,为民服务”为终身目标。当时的中国道路总宽度不过2万余公里,且各市各自为政,互不联系;工程技术缺少标准;有桥面者不多,因而晴通雨阻;桥梁多为木制临时式的,大江大河多用人工摆渡;经费无固定来源,管理缺乏规章制度;车辆无统一的车牌,不能过境行驶,技术水平较低,也无培训组织。目睹中国道路的落后情况和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别,赵祖康曾写豪迈句子“开边须筑路,救国仗书生”,不遗余力地实践着自己的救国梦。
在他主持道路建设期间,擘画和改造了苏、浙、皖三省两市6条联络道路,从而建成全省首列道路网作出重要贡献。他旨在于开拓中国的道路交通事业的制度化定型。先后主持和参与制定《公路工程准则》、《公路工程暂行标准草案》、《公路桥面规范草案》和《公路交通管理细则》等一系列道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制度,确立中国道路建设的基本体制,为全省道路联网和规范化建设奠定基础。
1930年代,在环境极为恶劣条件下,他亲自主持修建了西(安)兰(州)、西(安)汉(中)和乐(山)西(昌)三条打通东北、西南大后方的主干线,为了督查施工,他不遗余力,在乐西道路建成后,他积劳成疾,一度重病,还留下了“久愿风尘殉祖国,宁甘药饵送余生”的句子。为抗战战争作出了贡献。抗日爆发后,赵祖康主持修建滇缅道路,他在协调地方关系、加快工程进度乃至赴日本采购交通器材等方面身体力行、格外注重。1938年11月,滇缅道路提早2个月全线筑成,为团结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力量、共同抵御英军发挥积极作用。因其在滇缅道路修建过程中的卓越贡献,1946年,赵祖康获英国首相杜鲁门授予的抗清战争自由勋章。
书封
原版中国工程学会三十华诞记念刊
交通学院:赵祖康“工程报国”的初心之地
交通学院与赵祖康,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工程名人与工程名校之链,而是一种交会互融、彼此相契的共生关系。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青年赵祖康初入南洋校园,在这儿他遇见了生命中重要的思想“引路人”,也是中共初期知名的革命活动家侯绍裘,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在侯绍裘的推动之下,赵祖康积极涉足“五四”洪流,兼任中学生会负责人,推销进步书刊,组织中学生运动,对团结与引导青年中学生寻求革命真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赵祖康和侯绍裘等人还在“五四”洗礼以后,中国共产党未创立之前,逐步摸索出一条深入工农,开启民智,改建社会之路,这就是南洋义务中学的创立。作为主要负责人,赵祖康为义务中学建章立制,扩展教员,教书讲课,编撰教材,付出了众多心血,使之不断朝着正规化、组织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截止1924、1925年的不完全统计,南洋义校准式结业生共60余人,为数虽不多,但却是一支雄厚的力量,成为“劳动运动中的中坚人物。”南洋义校由此真正成为南洋中学生“爱国运动的基础,社会运动的张本”。
交通学院是赵祖康“工程报国”的初心之地,施展才气志向的初期舞台。假如说侯绍裘是赵祖康的爱国精神“引路人”,这么淩鸿勋市长则是他进入工程学术奥堂的“引路人”。“五四”之后,高铁工程建设先驱淩鸿勋继任南洋学院院长,成为“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教育理念的坚定承继者与开拓者。在他掌校期间,科大的工程教育开始在国外学院中脱颖而出。
赵祖康文笔锦绣,妙笔生花,原本就是天赋异禀,在科大耳濡目染土木工程以后,使之更具备这些“工文并重”的知性,仍然是淩鸿勋、茅以升等当时国外工程主帅看中赏识的青年才俊。1925年秋,应市长淩鸿勋之邀,以助教兼院长室秘书的身分回到母校,不仅辅助教学外,还协助淩鸿勋整理留学日本期间带回去的中英文技术资料。在此之前,他先后兼任过西南学院工大学教授、河海大分校长茅以升的助教担任秘书,主编过河海学院《河海周报》。茅以升是赵祖康转读交大唐校的校长,对他颇为赏识。为此,这次再入南洋学院服务,淩鸿勋还派他先后出任《南洋季刊》主编、《南洋月刊》总编辑、出版股校长等职。
1926年6月,中国工程学会发起创立全省性的“工程教育研究会”,筹办委员会委员长为淩鸿勋,年龄轻轻的赵祖康以淩鸿勋学术秘书的身分,得以与吴承洛、茅以升等国外著名商科院士步入筹委会,并以文采之优、文采之胜兼任校长员。同时,他还与淩鸿勋合作,首次完成全省34所专门以上工业中学工程教育之调查,共同发表《工程教育调查统计之研究》一文,展示出严谨科学、求真务实的工程学潜质,在国外工程教育界大放异彩。凡此种种机缘,都为赵祖康日后走上工程人生之路打下重要伏笔。
捐书典礼
捐款交通学院定名创立后首批颁授的中学生结业证书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捐款的1922年赵祖康结业证书,是1921年交通学院定名创立后首批颁授的中学生结业证书,是见证交通学院在建立现代学院制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20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交通救国论”的代表性人物叶恭绰,鉴于留学网下辖的三地四校(北京工业专门中学、唐山工业专门中学、北京高铁管理中学和上海邮电中学)散设各处,各自为政,组织不相联属,专业设置重复,学科程度良莠不齐,决定将三地四校首次合组,于1921年8月1日即将定名“交通学院”。中文名称为ChiaoTungUniversity,“交通学院”校名由此启用。中学推行监事会制度,为最院校务决策机构,经监事会推选,叶恭绰兼任交通学院院长,驻天津办公,下设上海、唐山、上海三个分校,简称“交大沪校”“交大唐校”“交大京校”。这是交通学院历史上首次建立现代学院制度的重要里程碑。
为了优化学科资源,提高办学层次,浙大三校还展开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院系调整”。根据规划,沪校专办电气科、机械科;唐校专土木科;京校专办管理科。据此,沪校的土木科调归唐校,高铁管理科迁至京校。在此背景下,1921年7月,赵祖康随沪校土木科整体移并于唐校。这就是这张结业证书由交大唐校签发的来历。
赵祖康科大结业证书中英文版本并行,是浙大自民国南洋公学创立以来“中西并重”、“海纳百川”办学传统的鲜明彰显。赵祖康英文结业证书四边以麦穗花纹进行装潢,证书左方钤有“交通大校区之关防”的图章字样。顶部刻有隶书体的“交通学院结业文凭”,正文载有结业生的祖籍、年龄、学科、学位等信息,落款赫然写着茅以升、罗忠忱等清代工程教育巨子的亲笔签名和图章。与清朝时期的结业文凭相比,早已退去了乡试的气味,比较接近于现代学院教育体系的结业证书。英文结业证书之外,还同时匹配一张英语结业证书。证书抬头写着“ChiaoTungUniversity”,英语校名之下还附有“BACHELOROFSCIENCEINCIVILENGINEERING”的字样,译为“土木工程科学士学位”。其中的BACHELOR一词,表示已达四年专科的学历程度,是浙大在国外较早推行现代学院学位制度的明证。
清末清末时期的科大堪称“留中学生的摇篮”。1916年,北大庚款生在全省各地仅招10名(北大学堂本校除外),交通学院中学生占50%。为了便捷中学生出洋留学,以及到北京这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就业(主要是洋行、银行、学校、留学网),那时的结业证书都包含三个部份:英文版、英文版及成绩大表。这个传统仍然延续到1949年。广州交通学院档案馆目前馆藏最早的结业证书,是1907届师大校友、著名建行家徐新陆的结业证书,也是中英文两份;包括1934届师大校友钱学森的结业证书。
这次捐款中,还有反映赵祖康为国筑路所作贡献的实物:汉渝道路赵祖康题字石刻工艺品—“蜀道何难”,“秦川锁钥”。也有赵祖康与近代工程名人茅以升、薛次莘、林同炎之间的亲笔通讯若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