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华盛顿大学毕业证|大学在家门口,要常回家看看吗

[《留学网》推出每日中文简报,为你介绍时报当日的重点英文报道,并推荐部分已被译成中文的精选内容。新读者请点击此处观看更多美国东华盛顿大学毕业证|大学在家门口,要常回家看看吗等内容详解]“在人们眼里,我是最后一个留在老家上大学的人,美国东华盛顿大学毕业证|大学在家门口,要常回家看看吗”劳拉·约翰逊(Laura Johnson)说,她是玛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 College)的大四学生,如今从她圣保罗的家走半小时路就能到她的宿舍。“就连我的父母当年都好奇,为什么我不离开这里呢。”
鉴于可供劳拉选择的大学包括了斯坦福大学(Stanford)、巴纳德学院(Barnard)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这让她的母亲玛吉·沃思-约翰逊(Maggie Wirth-Johnson)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后来我又想,为什么去外地上大学就非得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呢,”沃思-约翰逊补充道,“我真的很喜欢劳拉选择玛卡莱斯特学院的理由。对她来说,它是对的去处,哪怕它离家极其近。”
据《高等教育纪事报》(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对许多学生来说,离家较近的大学日益成为首选。在今年接受访问的全日制四年制大一新生中,有20%的受访者说,离家近是他们在选择学校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个在30年前开始的趋向如今又有了小小的提升(在1983年,这个数据为16%)。

可能是经济因素(本州学生的优惠学费或者更低的交通成本)、心理因素(离自己的家庭与舒适区域不远)或者只是简单的机缘巧合(最合适的学校正好就在街道的另一端),很多学生都很欣赏自己离他们的“直升机家长”(helicopter parents,指对子女过分关切、总是在孩子身边盘旋的家长——译注)只有几步之遥的好处。
在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中,大学生往往是离不开家的,就像家住沃顿的约翰小子(John-Boy,电视剧《沃顿一家》[The Waltons]中的小约翰·沃顿——译注),他上的是虚构的博特赖特大学;《吉尔莫女孩》(Gilmore Girls)中的罗莉·吉尔莫(Rory Gilmore)虽然上的是耶鲁大学(Yale),但她更像是住在家所在的星谷镇,而非学校宿舍里;还有ABC的电视剧《中产家庭》(The Middle)中的阿克塞尔·赫克(Axel Heck),他在这一季中将去一所离家只有45分钟步行距离的大学上学。但边界问题有时候也挺麻烦的,为了推动剧情发展,你其实不需要你的孩子每周都回家。
“起初这很难,因为我想希望劳拉全身心都投入到大学校园中,不过我也希望她能在家人生日的时候能够回家,”沃思-约翰逊说。
莱斯利·加德纳(Leslie Gardner)住在布鲁克林,她的女儿丽贝卡·格兰泽(Rebecca Glanzer)在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读大二,她也有同样的感受。
“我担心自己轻易去找她,”她说,“但我也担心她会轻易来找我。”
两位母亲都表示,在大学生活刚开始的前几周,她们耐心等待女儿与自己联系。

“开学之后三星期,丽贝卡终于想和我见面了,”加德纳说,“她让我和她在中城的J. Crew店铺旁见面,一起吃午饭,她要去那家店买些东西,在那儿见会比较方便,”她笑着回忆道。
沃思-约翰逊记得劳拉直到万圣节时才回的家,不过当时,她经常在健康食品超市(Whole Foods)与女儿不期而遇,“我总是觉得自己有义务为她买的东西付钱,”她说。
对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英国文学副教授斯科蒂·帕里什(Scotti Parrish)来说,避开她孩子中年纪最大的两个,在本校分别读大四的赞德·贾奇和读大二的格雷斯·贾奇,比她想象中要简单多了。
“赞德特地要求住在北校区,尽可能与我们家距离最远,”她说,“而我自己去年也轮休了一年。”除此之外,帕里什博士也清楚,在某些特定的日子,自己最好别去市中心闲逛。
“比如说在圣帕特里克节,我就待在家里,”她说,“我不想看到我的学生在巷角呕吐。”
但想要避免狭路相逢的,不仅是家长们。

“最近,我的父母老是在我和朋友们一起去的酒吧出现,这很让人困扰,”劳拉·约翰逊说,“当我和别人约会,或者喝醉了的时候,如果他们在酒吧里出现,我无法形容那有多丢脸。”
其他人则无法抵抗家的诱惑。“我大一时的宿舍离我父母家近得不可思议,”撒切尔·福斯特(Thatcher Foster)说,他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长大,是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的大四学生。“我得承认,一开始时我经常回家。我会和我室友说我要去图书馆,其实我是偷偷回家和爸爸一起看橄榄球比赛。”
格兰泽的母亲说,女儿经常回家,但不是为了看父母。
“她想要看的是我们家的狗狗温斯顿,”她说,“有一半的时间我们甚至都不在家。不过我已经学会客观看待这件事了。”
对安娜·约翰逊(Anna Johnson,劳拉的双胞胎姐妹)来说,在这个国家的另一端上完大一之后转校到玛卡莱斯特学院学习,这是一个挑战。
“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回家打个盹或者吃晚饭,可是与此同时,我仍然在努力地想要交一些新朋友,”她解释道。但是现在她调整得很好,和母亲一起在家里悠闲地生活。

在安娜堡的密歇根大学上学的格蕾丝·贾奇承认,很难在家乡给自己重新设定身份。“我的确认为,地点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她表示,在外地度过的这个夏天给了她一些必要的自主空间。“留在同一个地方,时不时碰到高中同学和亲朋好友,这有种心理作用,能让你保持熟悉感,”她说。不过除却“城里人”这个身份之外,她还是很享受大学生活的。
克莱拉·伍尔纳(Clara Woolner)是坐落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安南代尔的巴德学院(Bard College)的大二学生,她正欲通过搬到离学校15分钟路程的父母家中来测试自己与人同住的底线。
“自己家离这么近,如果还住在宿舍里就太傻了,”她说。她指出,在欧洲和南美,学生为了省钱和家人住在一起是很常见的。“家里那个总是满满当当的冰箱也不是坏事。”
萨莉·鲁本斯通(Sally Rubenstone)是CollegeConfidential.com的高级顾问,这是一家大学招生顾问公司,在网上提供从金融援助到学生生活的各种指导。她说她相信家长与儿女之间的交流是其中关键。鲁本斯通建议讨论一下每个人“对于双方应该交流多少的期待”。
“但家长和学生们也必须理解,理论与现实最终可能完全不同,”她说。
当我在密歇根大学读大一的女儿佛罗伦斯(Florence)在离开三个星期之后回到我们的家时,我马上想起了鲁本斯通的话。之前她走时,把她的冬装全都真空压缩起来带走了,这样就不需要回来看我们,用她的话说,“到感恩节或者天气变冷了再说。”后来收到她这条短信的时候,我自个儿偷着乐了起来——“星期天早午餐时,在你们那里一起吃煎饼?”
相关报道
如何选专业,上大学的大问题
2013年7月13日


我也很高兴能见到她带回来的两位朋友(都是来自其他州的)。但没那么令人喜悦的是,她们搬进屋来的三大包需要洗的脏衣服。那天下午送走她们时,我们把她们喂饱,衣服也都洗干净了。佛罗伦斯和我们道别时承诺地说:“不久后再见。”她的朋友们也是这样说的。
现在我们在想,如果我们是需要搬出去的一方的话——或许至少我们会买台二手的洗衣机和冰箱。